MI – 3Q21业绩汇报
📌 中国如今已是半导体设备和半导体材料的主要市场,占整体收入的40%左右,台湾占38%紧随其后。基本上,中国、台湾和韩国占营业额的80-85%。
📌 由于中国市场的竞争格外激烈,加上扩展业务的成本增加,整体赚幅受到承压。不要以单一季度的表现作比较,主要因为半导体设备的交付订单可以高达RM10m,无论在哪一个季度列认都将形成鲜明的对比。
📌 由于中国市场的利润偏低,未来有必要换个生意策略,注重在生产成本。以往都是采用高精密度的昂贵零件,如今将逐渐改用其他款式,预计在明年Q2将看到成效。
📌 韩国业务终于在Q3交付第1台总值RM3m+的模型机器,专用于高性能 (HPC) 应用的设备。一般上,从研发到出售第1台机器需要耗时3年,不过仅用2年即完成。当地市场规模大约是1年40-50台,包括MI在内,仅有3家参与其中。瞄准大约25%的市占率,放眼明年交付10台以上的相关机器。
📌 中国业务方面,透过参股Talentek进入鸿海生态圈。他们主要从事半导体最终测试的环节,规模比Inari市场大出2-3倍。根据股权协议的一部分,MI将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半导体设备,预计在Q4看到第一份订单交付,2022年将专注于满足他们的需求。
📌 现阶段正在融入并塑造中国半导体生态圈,由4大元素组成,分别是IC设计、封装测试、半导体设备以及半导体材料。
📌 半导体材料在Q3涨价,主要配合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推动业绩写下新高。事实上,各产品的赚幅介于10-40%,差距甚大。未来将逐步转移到高赚幅的高科技材料,
📌 宁波新厂已获得临时占用准证,预计在12月开始试产,以及邀请客户到来审核,之后才逐步提高产能。一旦完成以上步骤后,计划转移台湾的订单到宁波,以节省运输成本。与此同时,台湾厂房也将腾出空位,继续投资新机器,以让路给高赚幅的产品。
📌 值得一提,限电政策对于宁波新厂带来影响,被迫停工2-3天。不过,由于才刚处于启动阶段,影响幅度不大。或许需要等到冬天过后,才能看到更好的情况。
📌 受到限电的冲击,中国半导体市场明显放慢节奏,一些订单也被推迟到明年。即使客户买入机器后,也不能实用。尽管如此,整体发展并非是非常负面,因为市场需求还是非常强劲,而订单并未遭到取消,仅是延后。
📌 有信心至少达到2021全年目标 - RM350m营业额。在排除Q1-Q3表现后,Q4营业额计算为RM65m以上。值得一提,过去2年的利好Q4业绩是特别事件,并非是传统旺季,相反年底普遍是淡季。Q2-Q3才是全年的旺季。
📌 受到限电、缺货等不确定性,预计今年Q4行情将比较缓。不过,半导体行情发展非常迅速,局势有可能说变就变。如今已专注在2022年的行情。根据与客户的沟通,半导体的资本支出还是非常强劲。
📌 有别于本地同行Penta、Vitrox等等,MI的定位专注在先进的测试环节,例如晶粒 (Die) 级别以及晶圆 (Wafer) 级别,是同行无法做到的产品。
📌 收购活动仍在继续当中,半导体材料方面已锁定2个对象,其中1个位于欧洲的对象预计在年底即可知道结果,从原先的7家企业表达兴趣投标,到目前剩下2-3家。
整体上,MI的业绩释放期需要进一步等到明年,主要因为一系列的扩展活动将在明年达到理想的规模,之后就不需再承担庞大的开销,并逐步转向收割期。
内部2022年目标是至少20%的营业额增长,也就是说20%的股价预期回报是比较合理的。
对于有兴趣加入Telegram群组服务的股友,可以私下PM我们 🙂
#MI
纯属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1200094743335476/posts/498362976831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