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食品 LONBISC - 被掏空和榨干的公司
近年来另一家被公认做假账的企业非伦敦食品London Biscuit莫属,不过至今还是没人为这起案件负责。一手策划的那群家伙依然逍遥法外,“遍体鳞伤”的散户投资者欲哭无泪,哭求无门。
先谈公司背景,伦敦食品创办于1981年,在1994年被“刘氏”家族收购,并于2002年上市于大马交易所。在90年代是本地最大的糖果、蛋糕、饼干和零食薯片生产商,在全国拥有9间工厂。
零食小吃行业经受得起经济衰退的考验,想必大家都非常展通这点。 即使在金融风暴期间,大部分零食制造商并未受到负面影响,主要因为零售价非常低,普遍介于RM1.50-4.00不等。简短而言,大多数年轻一代都能负担得起这些零食,因此称得上基本必需品。
在本地上市的零食小吃业者就有5家,其中包括东方食品Oriental、可口食品Cocoaland、阿波罗Apollo、奇新Khee San以及伦敦食品London Biscuit。虽然生产成本每年不断增加,但是所有零食生产商仍有利可图,只是赚多还是赚少而已。
回到伦敦食品,真正的引爆点发生在2019年,当时遭到审计师发出“保留意见”,间接说明有做假账的嫌疑。账面上有很多款项无法获得确认,也没有相对的文件。
不久后,遭到一家加拿大银行追讨近千万的贷款与利息,由此可见已陷入资不抵债的情况。在未能偿还的情况下,交易所将伦敦食品列入PN17行列。根据统计,总共拖欠7家银行的贷款。
当时,伦敦食品手持的现金还不到RM10m,而银行贷款多达RM300m+。单单一年需要支付的利息就已高达RM20m左右。值得一提,在案件爆发前几年,已前后完成多达3次的配股活动,不过依旧无法解决债务问题。钱到底去哪了?
在2019年底,伦敦食品接获一家公司提出清盘呈请,索赔超过千万的欠款。在2020年,公司没有对高庭发出的清盘令提出上诉,似乎已提前做好准备接受除牌下市的议决。
之后被迫“割肉”售卖旗下的资产,套现RM70m,包括工业地、厂房、机器,知识产权、注册商标和商誉。买家与食品生产商Mamee-Double Decker有关。
伦敦食品在2020年初停止交易,最后交易价格为RM0.02。在最高峰时期,一度触及RM1.00左右,相信套住非常多的“孤魂野鬼”。
伦敦食品的原有审计师Messrs在2020年初辞职,主要因为无法核实非常多的账款,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审计证据。根据通告,之后再也没有新的审计师上任,不清楚是公司不愿聘请,还是没有审计师愿意接手。最终,没有业绩出炉,也没有任何交代,假账事件就这样不了了之。
值得一提,4位董事在审计师发出“保留意见”之后陆续辞职,上演经典的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戏码,其中还包括公司主席。回顾2016年时期,伦敦食品共有9位董事,其中有6位来自“刘氏”家族,5位拥有拿督头衔。
“刘氏”家族鲜少露面,就连年报上也没有半张照片,给人感觉好像是见不得光。最令人影响深刻的应该是很多年前曾经赞助Astro新秀大赛的广告。
伦敦食品的掌舵人是刘佑忠,他是已故新山华社闻人丹斯里刘南辉的孙子。刘佑忠在之前也是奇新Khee San的主席,不过他在2019年因病缘故辞职。
在2020年中,奇新怀疑刘佑忠伪造多张发票,以不存在的文件,向银行提钱。所有信贷安排的申请都是由刘佑忠签发。之后,公司向警方报案,控告刘佑忠诈骗,并导致奇新损失高达RM75m。
不难发现,刘佑忠等人以相同手法分别掏空伦敦食品和奇新。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在没有卖出产品的情况下胡乱开单,虚造很多销售量;虽然账面上利润非常丰厚,但是却没有实质现金进账。这种恶性循环终究纸包不住火,犹如十个洞八个盖,一发不可收拾。
欢迎大家留言分享看法!
https://www.facebook.com/1200094743335476/posts/435887760412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