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OTIN(7167)企业分享
自从公司在 2011 年收购了乳制品公司 Able Dairies Sdn. Bhd.(“ADSB”)后,JOHOTIN 就逐渐的从以主打锡罐生产商的公司慢慢转变成主打乳制品的公司。目前根据 FY 2021 Q1 的业绩报告来看,公司约有超过 70% 的营业额、60% 的税前利润来自于乳制品业务;而公司的锡罐产能也约有 20% 左右专注于服务自家的乳制品业务。
不过,公司在近期却宣布了让投资者参差不齐的情况:公司打算以 RM 169.8 Million 现金购置一块位于万津的土地,其土地面积为 297.5 英亩,并且同时公司也公布了将会进军到产业发展业务上。不过,这块土地也并不是全用于产业的发展;公司将会将 80.3 英亩用于公司乳制品的业务、8.9 英亩用于锡罐业务、而最后的 208.3 英亩才是用于发展产业的业务。
在以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公司的业务扩展之前,我们必须先回顾公司现有的业务。以 JOHOTIN 的乳制品业务来看,旗下的品牌包括了 Able Farm、Able-Mama、Able-Lac 以及 Tarik Tarik 等;而公司目前在马来西亚的产能为 160,000 MT / 年、而公司近期认购的墨西哥 Able Dairies 高达 43.13% 的股权的产能则是 120,000 MT / 年,该厂房已经在去年 Q4 开始准备生产,并于 2021 1H 将会开始为公司贡献盈利。
根据额外的资料显示,公司的乳制品工厂需要达到 40% 左右的使用率来达到收支平衡;而管理层在 FYE 2021 的目标为 30% 到 50% 的使用率,在 FYE 2022 年的目标则是 60% 到 70% 之间,而该墨西哥的厂房若是达到 70% 的使用率的话,未来将有望给公司带来 RM 10.0 Million 的净利。作为参考,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厂房在 FYE 2018、FYE 2019 以及 FPE 2020 October 的使用率分别是 67%、56% 以及 47%。
我们也知道乳制品的市场是极其竞争的;在今年内,本地已有两家以上的国外乳制品公司关闭在本地的厂房,因此公司的品牌将主打低端消费市场,以价格吸引消费者。另外,公司的乳制品产能中有 30% 是生产自家的品牌,而剩余的 70% 都是以 OEM 产品为主。
而公司的锡罐业务的产能为 48,000 MT / 年,其中有 80% 的产品供应给本地的顾客,20% 则是出口到国外市场。以过去的产能来看,公司在 FYE 2018、FYE 2019 以及 FPE 2020 October 的使用率分别为 62%、67%、以及 60%,而公司的顾客包括了我们熟悉的 Munchy’s、Cadbury、Hup Seng、Jacobs、甚至是新加坡的 Wilmar 都有。
以公司目前的业务来看,其主要的风险依然是在于产能以及转移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能力。其中牛奶和白糖合计共占了公司乳制品业务 55% 到 60% 之间的营运成本;而钢铁的价格则占了公司锡产品约 55% 到 70% 之间的营运成本。因此目前公司备受牛奶、白糖、铁以及运输价格上涨的夹击影响,所幸的是,根据公司在最新的业绩来看,公司具有一定转嫁成本的能力,并且管理层也对于继续保持盈利有信心。
那么餐饮业务配合锡罐业务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家的价值链;其中公司转移成本的能力相信有所提高 – 因此公司早在 2011 年收购乳制品业务虽也同样面临了质疑,但无可否认的是,目前乳制品已经占了公司绝大部分的营收。
但是对于产业发展的话,虽然个人也看好接下来在经济复苏之下的产业市场;但是如果要有效的融合公司的锡罐以及乳制品业务的话,似乎有些难度?而公司似乎这次铁了心要动用丰盈的现金以及贷款来购买这片地,相信并不会像是表面的那么简单,或许公司目前已经找到了一起发展产业的合作伙伴,准备进行合资了。
那么客观的来看,JOHOTIN 目前的 P/E 估值为 11.11 倍;对比过去的估值来说可说是相符的。并且公司虽然没有股息政策,但是也长期派发股息。但未来若是动用现金的话,投资者也要考虑潜在股息收益率的下降程度,但随着换来的则是公司的进一步在产业上的发展。以个人来看,目前还是处于初期的阶段,且公司这次融资也不会过分,应该静待进一步公司宣布的发展会更好。
但不知道读者们怎么看 JOHOTIN 在地皮上的收购案呢?
免费开设投资户口:http://app.eventure.com.my/365f1275
以上所有的内容都单纯只是个人的观点,所涉及的内容只能被当成是学习,教育与资讯用途,而绝非专业的金融,投资意见,或买卖意见。
请自行分析,了解其风险,再向专业的金融理财顾问专家探讨投资的性质。Eventure Group 绝不对任何分享的内容,观点,的准确性,完整性,正确性,有效期性负责任。
https://klse.i3investor.com/blogs/vitaeventure/2021-06-11-story-h1566163451.j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