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资者真的专业吗?/浑水
香港政府总结了关于加密货币的咨询,有意提高加密货币交易门槛,将一般散户投资者排除于外,只容许专业投资者参加。
这个课题很大,不是三言两语讲得完,我比较想讲的是,专业投资者这个制度设计。
何谓“专业投资者”?专业投资者应该要对投资产品有详尽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正常人都是这样理解的。
现实却不是这样,证监会对专业投资者的定义,不是取决于专业投资者本身的投资知识,而是在于专业投资者本身有多少身家,只要你持有800万港元以上的流动资产,那么你就是专业投资者了。
800万流动资产这个概念有点特别,那些银行或金融机构经常做统计,香港的千万富翁数量其实不少,但持有800万元流动资产的人未必很多。
说不定你有间公寓,就已经持有800万元资产了,但流动资产并不包括房产,只包括现金、上市证券或债券等。
用800万元作为指标去厘定投资者的专业资格,也有一些哲学概念上的问题。
这令人想起“聚沙成塔”的哲学比喻,假如我身家只有799万元 ,然后这个月老板出薪水,银行户口进帐1万元,那么我就突然由不专业的投资者,晋身成为专业的投资者了。
这样不是很奇怪的事吗?难道我的“专业”只在于那一万的差距?专业投资者资格的定义很多年都没变,但香港经历这么多年的通胀,难道专业资格也会跟着一起受通胀影响吗?按实际情况来看,怎么专业资格会无故贬值了?
专业知识可以来自大学训练,又或者专业训练,例如你是会计师、律师或者公司秘书之类,但是以资产数量高低厘定专业资格本身就有很大问题。
随便一个不学无术的富二代,户口不难有800万元现金,难道他就有过人的专业知识吗?
法规挡箭牌
说到底,专业投资者资格只是一些法规(compliance)的挡箭牌。
香港有一些投资项目,会排除非专业投资者,例如一些特别的基金,又或者是美国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公司,不同证券公司为了满足法规要求,都会自设一条护城河。
证券的监管都是原则性,换言之,监管机构从来不会主动告诉你那些东西可以做,那些不能做,它只会提出一个空泛的原则。
但是当你出事时,这一条空泛的原则就会成为打死你的法律武器,好多金融从业员或者公司,为了避免自己无端端被虚无缥缈的法律武器打死,都会自己设定护城河,例如将认购资格拉高至“专业投资者”。
当出事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帮自己开脱--“喂,讲明白有风险了,只是给专业投资者玩,现在是打死无怨,他自己又是‘专业'的,没理由输了钱就怪人。”
讲了这么久,我只是想讲一个道理,专业投资者不一定很专业,这个制度的设计好多时都是为了画面好看,监管满意才安排出来的“大龙凤”。
来源:《苹果日报》
免责声明:《南洋商报》获浑水授权转载此文。
作者意见不代表本报立场。
https://www.enanyang.my/名家专栏/“专业”投资者真的专业吗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