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智東西-心缘 | 2020 / 08 / 06
十年前的 2010 年 2 月,Siri公司首款虛擬個人助手應用Siri出現在蘋果(Apple, AAPL-US)商店中。
兩週後,Siri聯合創辦人兼CEO達格·基特勞斯(Dag Kittlaus)接到一個電話:“嗨,我是史蒂芬·賈伯斯,明天能來下我家嗎?”
▲蘋果創辦人、前CEO史蒂芬·賈伯斯
史蒂芬·賈伯斯!那個締造iPod和iPhone傳奇的男人!基特勞斯立即答應了這一邀請,第二天,在喬布斯家的壁爐前,他們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交談,喬布斯明確表達想收購Siri。
Siri創始成員們非常受寵若驚,然後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他們剛剛籌集新一輪資金,壓根沒考慮過被收購的事。
被拒絕的喬布斯毫不氣餒,繼續向Siri創辦人描繪宏偉願景——Siri可以成為蘋果跨多種設備的戰略的核心內容,對世界的影響遠大於一家獨立公司。喬布斯的堅持令Siri團隊改變主意,同年 4 月,Siri公司以 2 億美元賣身蘋果。
這被認為是喬布斯任蘋果CEO期間做的最後一件大事,Siri作為蘋果語音助手在 2011 年蘋果發布會首秀的第二天,喬布斯與世長辭。
這一事件也被視為蘋果收購AI公司的重要里程碑,從收購Siri至今,蘋果陸續收購了不少於 28 家AI公司,是迄今收購最多AI公司的美國科技巨頭。
即便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蘋果依然沒有停下買買買的腳步, 1-5 月期間接連完成 4 起AI公司的收購。
蘋果更青睞收購哪些AI細分領域的公司?這些公司在被蘋果收購後,如何融入到蘋果的產品體系裡?這些收購案又對蘋果的AI佈局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本文將深扒蘋果過去十年在AI領域的收購案例,看蘋果如何用資本壘砌一個AI帝國,下一步又可能踏向何處。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的AI公司(智東西統計)
迄今蘋果發起的收購案僅有寥寥一百多起,遠不及Google超過 250 起的收購成績。
但若論收購AI公司的數量,蘋果則在近幾年高居榜首。根據市調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 2019 年,蘋果、Google、微軟(Microsoft, MSFT-US)、Facebook、英特爾(Intel, INTC-US)、亞馬遜(Amazon, AMZN-US)等美國科技巨頭是最活躍的AI創企收購方。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AI公司數量變化
從 2010 年至今,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案約 28 起,覆蓋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語音處理、數據優化、情感識別、自動駕駛等不同AI賽道,為蘋果貢獻了許多傑出的AI產品和服務。
2010 年至 2015 年期間,蘋果的AI投資態度相對謹慎,總計僅 5 起AI收購,當時Google還是收購AI公司最多的美國科技巨頭。從 2015 年起,蘋果在AI收購數目方面奮起直追,成功赶超Google躍居第一。
從地域來看,蘋果收購的AI公司有 14 家為美國本土公司, 1 家來自加拿大;蘋果收購的歐洲AI公司共有 11 家,其中有 5 家創立於英國; 2 家被蘋果收購的亞洲AI公司分別來自印度和以色列。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AI公司地區分佈
從資金來看,蘋果酷愛神秘主義風格,大多數投資金額未公開。
相比在硬體領域 30 億美元收購Beats、 20 億收購英特爾調製解調器業務,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金額較少,最高一起是收購Shazam,為 4 億美元。
已公開交易金額的收購案例中,收購Turi、Lattice Data、Xnor.ai三家美國AI公司的交易金額均為 2 億美元,其餘未超過 1 億美元。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AI公司交易額
蘋果這些AI收購有一個共同特點,一旦察覺到加強或補充其核心產品的機會,蘋果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橄欖枝。
從落地應用來看,蘋果的AI收購主要集中在語音助手和機器視覺兩大類應用。其中有 9 起收購旨在提高蘋果語音助手Siri的智商,有 11 起收購旨在提昇機器視覺領域的隱私安全或者用戶體驗。除此之外,蘋果還有 8 起收購分別用於優化改善其七類細分應用。
第一起重要收購的主人公自然是Siri自身。
2010 年 2 月,Siri應用登陸蘋果App Store爆紅,喬布斯發起收購邀約,隨後以 2 億美元將Siri收入麾下。第二年,Siri在iPhone 4s 上首次亮相,遠遠領先於當時的Google等其他公司。
▲ 2010 年發布的Siri應用
Siri是挪威語,寓意是“帶領你走向勝利的美麗女人”,不過據說喬布斯並不喜歡這個名字。
Siri不僅成為蘋果設備上最早出現的AI功能,而且與搜尋引擎相輔相成,用戶發出語音命令,越來越聰明的Siri就能快速執行。此後蘋果在 2013 年和 2015 年先後收購兩家英國語音識別公司Novauris Technologies、VocalIQ,都是為了繼續優化和完善Siri。
不過,Siri雖然推出的早,但最初表現卻不夠好。從 2016 年起,Siri使用率有所下降,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Google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憑藉智能音箱產品的熱賣後來居上。
受蘋果封閉文化影響,Siri的使用範圍被局限於蘋果設備上,而不像亞馬遜、Google的語音助手那樣展開廣泛的合作,致使Siri發展空間受限。這種發展路線與Siri初始團隊的想法產生分歧,到 2016 年,當初收購來的Siri團隊基本全部離開蘋果。直到 2016 年WWDC大會上,蘋果才首次向開發者推出開放平台SiriKit。
也是在這一年 9 月,蘋果又收購了印度機器學習公司Tuplejump,這家公司擅長用機器學習處理大量複雜的數據流資訊,被蘋果用在Siri和CoreML功能中用於優化數據管理。
第二年,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僅有 6 名員工的美國創企Init.ai。這次交易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涉及任何智慧財產權,蘋果只將其AI團隊全部挖來從事Siri研發。
然後在 2019 年 2 ~ 3 月,蘋果又收購了語音應用創企PullString和機器學習創企Laserlike。
這兩家都是美國公司,前者由皮克斯(Pixar, PIXR-US)前高層創立,能幫用戶開發定制會話式交互功能;後者主要做個性化興趣搜尋,能幫助Siri根據用戶喜好來展示新聞、音樂、影片等。
2020 年,蘋果又為Siri買下兩支AI團隊Voysis和Inductiv。
Voysis總部位於愛爾蘭都柏林,此前專注於改進線上購物應用中的數字助理,其技術可以幫助Siri提升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向蘋果開發者提供Voysis平台。
加拿大機器學習創企Inductiv擅長的是用AI自動識別和糾正數據錯誤,其工程團隊已經加入蘋果,參與包括Siri、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在內的多個項目,以提供更乾淨的數據集。
這家公司雖小但精,開發的人臉識別應用能在識別一張人臉時,即刻顯示這個人的相關社交資料。這一技術不僅可以用於標記照片,還參與了未來iOS設備的安全保障功能——人臉識別解鎖(Face ID)。安全與隱私,成為蘋果所有機器視覺相關收購案的重中之重。
除了Polar Rose外,蘋果還有 3 起收購也是圍繞隱私安全。
其中一起在 2015 年 9 月,蘋果收購了一家用AI將照片自動分類的公司Perceptio。這家公司主要研發可以進行當地計算的技術。時隔三年後,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只有 12 名員工的美國智能家居創企Silk Labs。這家公司主要做的也是基於設備當地的深度學習,並且非常強調關鍵數據獲取、數據匿名等方面的隱私性,與蘋果重視數據保護的調性十分相合。
然後在今年 1 月,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剛成立三年的西雅圖AI創企Xnor.ai,其圖像識別工具可提供邊緣計算能力,能在低功耗設備上執行,可滿足蘋果對數據隱私保護的需求。 Xnor.ai還研發了借助太陽能可基於硬幣大小的電池運作的獨立AI晶片。
這幾起收購體現了蘋果在AI領域的一個獨特之處——去雲化。
很多公司推出的AI功能都是基於雲的,但蘋果很早就表露出對“無雲”的傾向,即著力實現在設備當地進行計算,以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蘋果其他 7 起在機器視覺領域的收購,則旨在提高用戶體驗。
2016 年 1 月,蘋果收購了一家主攻情感識別的美國創企Emotient。這家公司通過AI技術分析面部表情,判斷人的情緒,並且不會儲存關於這個人的任何身份資訊。如今在蘋果的照片、Animoji等應用中均有對人臉情緒的理解功能。
第二年,蘋果一連收購了 4 家機器視覺相關公司,包括RealFace、SensoMotoric Instruments、Regaind與Spektral。
RealFace是一家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人臉識別公司,成員約 10 人,主要技術即是通過識別人臉解鎖設備和應用。德國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跟隱私安全的關係倒不大,原本是做眼球追踪系統和眼鏡產品,被蘋果收購後用在了擴充實境平台ARKit中。
法國AI創企Regaind主要做圖像分類,通過用AI技術分析照片的美學、銳度、曝光、色彩和其他屬性,檢測出照片的人臉,並推測出人的性別、年齡和情緒等資訊,被蘋果用在優化照片應用的回憶功能。Spektral是一家做即時綠屏技術的丹麥機器學習新創公司,擅長用光譜圖理論和深度學習技術將影片背景乾淨地替換,該技術在蘋果iOS 13 測試版的影片背景清除工具中首次亮相。
2019 年,蘋果又收購了一家瑞士視覺搜尋創企Fashwell和一家英國圖像融合公司Spectral Edge。
Fashwell在被收購前主要做購物搜尋,其AI視覺搜尋引擎能識別圖片中的產品並進行自動標籤,用於改善用戶的購物體驗,目前暫不清楚蘋果是否將其技術用於照片或其他應用。
Spectral Edge的AI技術擅長在模糊情景或過度曝光的情境下增強圖像細節,可以增強暗光環境下的手機照片,改善白平衡準確度和提高色彩精度,很有可能被用於改善未來iPhone相機的夜間模式及其他攝影功能。
這些收購既包括降低AI開發難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數據結構化,也有聚焦在播客、音樂、行銷、汽車、天氣預測等應用的優化。開源,讓機器學習更容易。
2016 年 8 月,蘋果以約 2 億美元高調收購了西雅圖AI創企Turi。 Turi由華盛頓大學教授創辦,面向開發者提供AI開發工具及框架。收購Turi後,蘋果成立機器學習部門,並在此基礎上於 2017 年推出開源Turi Create框架,以簡化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使得普通開發者也能玩轉AI。
Shazam此前的戰績,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音樂數據,並擅長通過數據挖掘和AI算法來分析用戶的音樂喜好,以幫助Apple Music實現更加個性化的音樂查找與精準推送,並為Siri提供強大的聽歌識曲功能。
1 個月後,蘋果又以不到 1 億美元的交易金額收購了一家美國音樂分析公司Asaii,進一步加強蘋果的音樂內容推薦功能,幫助蘋果更好地與音樂串流媒體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Spotify(Spotify, SPOT-US)展開競爭。
Drive.ai成立於 2015 年,創始團隊相當令人矚目,除了AI大牛吳恩達的妻子外,大部分創始成員均來自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自成立以來,Drive.ai一直備受科技圈關注,曾於 2018 年 7-9 月先後在德克薩斯州和舊金山推出了無人出租車試點服務。
但由於自動駕駛落地速度不及預期,Drive.ai的明星效應逐漸褪去,面對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Drive.ai被對自動駕駛事業雄心勃勃的蘋果收之麾下。
其技術有望被蘋果整合到自家的Weather天氣應用中,品牌戰略家、用戶體驗設計師Parker Ortolani還據此設計出了一版概念圖。
全球AI領域的收購步伐持續加快中。
▲ 2010-2019 年AI收購步伐持續加快(來源:CB Insights)
根據市調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從 2010 年至 2019 年,全球AI領域共進行了 721 起AI收購。其中在 2019 年,AI領域進行了 231 起併購交易和 10 項IPO,創下過去四年間的新紀錄。
▲ 2016-2019 年AI公司併購交易及IPO數量變化(來源:CB Insights)
不僅是交易量再創新高,過去幾年間,AI創企籌集的資金也一路猛增,從 2014 年的 42 億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266 億美元。
▲ 2014-2019 年AI新創公司籌集資金變化(來源:CB Insights)
從 2010 年到 2019 年 8 月,零售業的AI收購案數量最多,累計有 67 起;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是被重點關注的AI領域,累計有 66 起。
▲ 2010-2019 年 8 月AI收購分佈(來源:CB Insights)
不過,也並非所有AI收購都能帶來符合預期的收益,根據IDC的《人工智慧全球採用趨勢和策略》報告, 1 / 4 的公司報告AI項目失敗率達到 50 %。接下來關於AI人才和技術的爭奪將更加激烈,也將更加審慎。
而從蘋果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
回顧蘋果的每一起AI收購,無不遵循蘋果一貫的文化——追求特立獨行精益求精,這些收購分別融入到蘋果的整個生態中,優化不同類別的產品及服務體驗,從而持續提升用戶黏性。
蘋果的收購哲學,也折射出AI收購競賽的一個主流趨勢。
https://www.stockfeel.com.tw/10年買下28家ai公司,蘋果的「收購哲學」是什麼?/
十年前的 2010 年 2 月,Siri公司首款虛擬個人助手應用Siri出現在蘋果(Apple, AAPL-US)商店中。
兩週後,Siri聯合創辦人兼CEO達格·基特勞斯(Dag Kittlaus)接到一個電話:“嗨,我是史蒂芬·賈伯斯,明天能來下我家嗎?”
▲蘋果創辦人、前CEO史蒂芬·賈伯斯
史蒂芬·賈伯斯!那個締造iPod和iPhone傳奇的男人!基特勞斯立即答應了這一邀請,第二天,在喬布斯家的壁爐前,他們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交談,喬布斯明確表達想收購Siri。
Siri創始成員們非常受寵若驚,然後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他們剛剛籌集新一輪資金,壓根沒考慮過被收購的事。
被拒絕的喬布斯毫不氣餒,繼續向Siri創辦人描繪宏偉願景——Siri可以成為蘋果跨多種設備的戰略的核心內容,對世界的影響遠大於一家獨立公司。喬布斯的堅持令Siri團隊改變主意,同年 4 月,Siri公司以 2 億美元賣身蘋果。
這被認為是喬布斯任蘋果CEO期間做的最後一件大事,Siri作為蘋果語音助手在 2011 年蘋果發布會首秀的第二天,喬布斯與世長辭。
這一事件也被視為蘋果收購AI公司的重要里程碑,從收購Siri至今,蘋果陸續收購了不少於 28 家AI公司,是迄今收購最多AI公司的美國科技巨頭。
即便 2020 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蘋果依然沒有停下買買買的腳步, 1-5 月期間接連完成 4 起AI公司的收購。
蘋果更青睞收購哪些AI細分領域的公司?這些公司在被蘋果收購後,如何融入到蘋果的產品體系裡?這些收購案又對蘋果的AI佈局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本文將深扒蘋果過去十年在AI領域的收購案例,看蘋果如何用資本壘砌一個AI帝國,下一步又可能踏向何處。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的AI公司(智東西統計)
蘋果的AI收購:出手穩準狠,大部分交易金額未公開
和其他美國科技巨頭相比,蘋果不算最愛靠“買買買”豐滿羽翼的公司。迄今蘋果發起的收購案僅有寥寥一百多起,遠不及Google超過 250 起的收購成績。
但若論收購AI公司的數量,蘋果則在近幾年高居榜首。根據市調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 2019 年,蘋果、Google、微軟(Microsoft, MSFT-US)、Facebook、英特爾(Intel, INTC-US)、亞馬遜(Amazon, AMZN-US)等美國科技巨頭是最活躍的AI創企收購方。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AI公司數量變化
從 2010 年至今,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案約 28 起,覆蓋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語音處理、數據優化、情感識別、自動駕駛等不同AI賽道,為蘋果貢獻了許多傑出的AI產品和服務。
2010 年至 2015 年期間,蘋果的AI投資態度相對謹慎,總計僅 5 起AI收購,當時Google還是收購AI公司最多的美國科技巨頭。從 2015 年起,蘋果在AI收購數目方面奮起直追,成功赶超Google躍居第一。
從地域來看,蘋果收購的AI公司有 14 家為美國本土公司, 1 家來自加拿大;蘋果收購的歐洲AI公司共有 11 家,其中有 5 家創立於英國; 2 家被蘋果收購的亞洲AI公司分別來自印度和以色列。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AI公司地區分佈
從資金來看,蘋果酷愛神秘主義風格,大多數投資金額未公開。
相比在硬體領域 30 億美元收購Beats、 20 億收購英特爾調製解調器業務,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金額較少,最高一起是收購Shazam,為 4 億美元。
已公開交易金額的收購案例中,收購Turi、Lattice Data、Xnor.ai三家美國AI公司的交易金額均為 2 億美元,其餘未超過 1 億美元。
▲ 2010-2020 年 7 月蘋果收購AI公司交易額
蘋果這些AI收購有一個共同特點,一旦察覺到加強或補充其核心產品的機會,蘋果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橄欖枝。
從落地應用來看,蘋果的AI收購主要集中在語音助手和機器視覺兩大類應用。其中有 9 起收購旨在提高蘋果語音助手Siri的智商,有 11 起收購旨在提昇機器視覺領域的隱私安全或者用戶體驗。除此之外,蘋果還有 8 起收購分別用於優化改善其七類細分應用。
圍繞升級Siri體驗的 9 起收購
作為行動互聯網時代的“帶貨狂魔”,蘋果 2010 年收購Siri,直接催火語音助手,Siri也一直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語音助手之一。從早期被封為“人工智障”,到如今只要有網就能與蘋果用戶對答如流,Siri變得越來越聰明,除了歸功於蘋果工程師十年的辛勤研發外,也離不開蘋果 9 起重要收購。第一起重要收購的主人公自然是Siri自身。
2010 年 2 月,Siri應用登陸蘋果App Store爆紅,喬布斯發起收購邀約,隨後以 2 億美元將Siri收入麾下。第二年,Siri在iPhone 4s 上首次亮相,遠遠領先於當時的Google等其他公司。
▲ 2010 年發布的Siri應用
Siri是挪威語,寓意是“帶領你走向勝利的美麗女人”,不過據說喬布斯並不喜歡這個名字。
Siri不僅成為蘋果設備上最早出現的AI功能,而且與搜尋引擎相輔相成,用戶發出語音命令,越來越聰明的Siri就能快速執行。此後蘋果在 2013 年和 2015 年先後收購兩家英國語音識別公司Novauris Technologies、VocalIQ,都是為了繼續優化和完善Siri。
不過,Siri雖然推出的早,但最初表現卻不夠好。從 2016 年起,Siri使用率有所下降,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Google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憑藉智能音箱產品的熱賣後來居上。
受蘋果封閉文化影響,Siri的使用範圍被局限於蘋果設備上,而不像亞馬遜、Google的語音助手那樣展開廣泛的合作,致使Siri發展空間受限。這種發展路線與Siri初始團隊的想法產生分歧,到 2016 年,當初收購來的Siri團隊基本全部離開蘋果。直到 2016 年WWDC大會上,蘋果才首次向開發者推出開放平台SiriKit。
也是在這一年 9 月,蘋果又收購了印度機器學習公司Tuplejump,這家公司擅長用機器學習處理大量複雜的數據流資訊,被蘋果用在Siri和CoreML功能中用於優化數據管理。
第二年,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僅有 6 名員工的美國創企Init.ai。這次交易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涉及任何智慧財產權,蘋果只將其AI團隊全部挖來從事Siri研發。
然後在 2019 年 2 ~ 3 月,蘋果又收購了語音應用創企PullString和機器學習創企Laserlike。
這兩家都是美國公司,前者由皮克斯(Pixar, PIXR-US)前高層創立,能幫用戶開發定制會話式交互功能;後者主要做個性化興趣搜尋,能幫助Siri根據用戶喜好來展示新聞、音樂、影片等。
2020 年,蘋果又為Siri買下兩支AI團隊Voysis和Inductiv。
Voysis總部位於愛爾蘭都柏林,此前專注於改進線上購物應用中的數字助理,其技術可以幫助Siri提升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向蘋果開發者提供Voysis平台。
加拿大機器學習創企Inductiv擅長的是用AI自動識別和糾正數據錯誤,其工程團隊已經加入蘋果,參與包括Siri、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在內的多個項目,以提供更乾淨的數據集。
機器視覺的收購重點:方便與隱私至上
在收購Siri的同一年,蘋果以約 2900 萬美元收購只有 15 名員工的瑞典人臉識別開發商Polar Rose。這家公司雖小但精,開發的人臉識別應用能在識別一張人臉時,即刻顯示這個人的相關社交資料。這一技術不僅可以用於標記照片,還參與了未來iOS設備的安全保障功能——人臉識別解鎖(Face ID)。安全與隱私,成為蘋果所有機器視覺相關收購案的重中之重。
除了Polar Rose外,蘋果還有 3 起收購也是圍繞隱私安全。
其中一起在 2015 年 9 月,蘋果收購了一家用AI將照片自動分類的公司Perceptio。這家公司主要研發可以進行當地計算的技術。時隔三年後,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只有 12 名員工的美國智能家居創企Silk Labs。這家公司主要做的也是基於設備當地的深度學習,並且非常強調關鍵數據獲取、數據匿名等方面的隱私性,與蘋果重視數據保護的調性十分相合。
然後在今年 1 月,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剛成立三年的西雅圖AI創企Xnor.ai,其圖像識別工具可提供邊緣計算能力,能在低功耗設備上執行,可滿足蘋果對數據隱私保護的需求。 Xnor.ai還研發了借助太陽能可基於硬幣大小的電池運作的獨立AI晶片。
這幾起收購體現了蘋果在AI領域的一個獨特之處——去雲化。
很多公司推出的AI功能都是基於雲的,但蘋果很早就表露出對“無雲”的傾向,即著力實現在設備當地進行計算,以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蘋果其他 7 起在機器視覺領域的收購,則旨在提高用戶體驗。
2016 年 1 月,蘋果收購了一家主攻情感識別的美國創企Emotient。這家公司通過AI技術分析面部表情,判斷人的情緒,並且不會儲存關於這個人的任何身份資訊。如今在蘋果的照片、Animoji等應用中均有對人臉情緒的理解功能。
第二年,蘋果一連收購了 4 家機器視覺相關公司,包括RealFace、SensoMotoric Instruments、Regaind與Spektral。
RealFace是一家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人臉識別公司,成員約 10 人,主要技術即是通過識別人臉解鎖設備和應用。德國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跟隱私安全的關係倒不大,原本是做眼球追踪系統和眼鏡產品,被蘋果收購後用在了擴充實境平台ARKit中。
法國AI創企Regaind主要做圖像分類,通過用AI技術分析照片的美學、銳度、曝光、色彩和其他屬性,檢測出照片的人臉,並推測出人的性別、年齡和情緒等資訊,被蘋果用在優化照片應用的回憶功能。Spektral是一家做即時綠屏技術的丹麥機器學習新創公司,擅長用光譜圖理論和深度學習技術將影片背景乾淨地替換,該技術在蘋果iOS 13 測試版的影片背景清除工具中首次亮相。
2019 年,蘋果又收購了一家瑞士視覺搜尋創企Fashwell和一家英國圖像融合公司Spectral Edge。
Fashwell在被收購前主要做購物搜尋,其AI視覺搜尋引擎能識別圖片中的產品並進行自動標籤,用於改善用戶的購物體驗,目前暫不清楚蘋果是否將其技術用於照片或其他應用。
Spectral Edge的AI技術擅長在模糊情景或過度曝光的情境下增強圖像細節,可以增強暗光環境下的手機照片,改善白平衡準確度和提高色彩精度,很有可能被用於改善未來iPhone相機的夜間模式及其他攝影功能。
數據優化、音樂分析、自動駕駛,蘋果AI收購的七類細分應用
除了面向虛擬語音助手和機器視覺應用的優化外,蘋果還有 8 起AI收購分別面向 7 類不同的細分領域應用。這些收購既包括降低AI開發難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數據結構化,也有聚焦在播客、音樂、行銷、汽車、天氣預測等應用的優化。開源,讓機器學習更容易。
2016 年 8 月,蘋果以約 2 億美元高調收購了西雅圖AI創企Turi。 Turi由華盛頓大學教授創辦,面向開發者提供AI開發工具及框架。收購Turi後,蘋果成立機器學習部門,並在此基礎上於 2017 年推出開源Turi Create框架,以簡化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使得普通開發者也能玩轉AI。
將非結構化“暗數據”轉為結構化數據
2017 年 5 月,蘋果以大約 2 億美元收購成立剛兩年的創企Lattice Data。Lattice Data擁有斯坦福DeepDive系統“暗數據(Dark Data)”項目的商業核心技術,擅長用機器學習技術將非結構化的暗數據(dark data)轉化為結構化、有用的資訊。其技術也有些類似於Google的知識圖譜,即可以通過數據挖掘人、地、事物之間的聯繫。通過語音轉文字快速檢索音樂
2017 年 12 月,蘋果收購美國奧克蘭新創公司Pop Up Archive。這家公司開發了轉錄、組織和搜尋音樂文件的工具,其播客搜尋引擎可以利用機器學習將語音轉化為文字,並且將修正轉錄錯誤的任務進行眾包,從而幫助用戶從冗長的語音中快速找到想要的內容。這對蘋果播客Podcast的體驗優化非常有益。用AI精準推薦音樂
Shazam音樂發現應用在 2008 年 7 月App Store推出之日即登台亮相,是App Store元老級別的應用之一。到 2018 年,Shazam已經在全球下載量逾 10 億次,每天識別歌曲超 2000 萬次。正是在這一年,蘋果 4 億美元收購推出這一應用的行動音樂識別服務公司Shazam,這也是蘋果在AI領域公開收購中最貴的一筆交易。Shazam此前的戰績,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音樂數據,並擅長通過數據挖掘和AI算法來分析用戶的音樂喜好,以幫助Apple Music實現更加個性化的音樂查找與精準推送,並為Siri提供強大的聽歌識曲功能。
1 個月後,蘋果又以不到 1 億美元的交易金額收購了一家美國音樂分析公司Asaii,進一步加強蘋果的音樂內容推薦功能,幫助蘋果更好地與音樂串流媒體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Spotify(Spotify, SPOT-US)展開競爭。
跨渠道即時改善行銷流程
2019 年 2 月,蘋果收購了一家專注於數字行銷的英國新創公司DataTiger。DataTiger是一家 2017 年成立、員工人數不超過 10 人的小公司,推出了基於大數據和AI的跨渠道即時優化行銷流程的行銷軟體,並嚴格保護數據隱私。這一收購或將輔助蘋果改善數字行銷策略。壯大自動駕駛業務
2019 年 3 月,蘋果收購了明星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Drive.ai成立於 2015 年,創始團隊相當令人矚目,除了AI大牛吳恩達的妻子外,大部分創始成員均來自斯坦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自成立以來,Drive.ai一直備受科技圈關注,曾於 2018 年 7-9 月先後在德克薩斯州和舊金山推出了無人出租車試點服務。
但由於自動駕駛落地速度不及預期,Drive.ai的明星效應逐漸褪去,面對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Drive.ai被對自動駕駛事業雄心勃勃的蘋果收之麾下。
高度當地化的天氣預測
2020 年 4 月,蘋果收購第三方天氣應用Dark Sky,其App能以分鐘級別準確預測用戶所在地未來一小時內的天氣狀況。Dark Sky所使用的雷達數據均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準確去噪和分析氣象圖像,具備高度當地化的天氣預測能力。其技術有望被蘋果整合到自家的Weather天氣應用中,品牌戰略家、用戶體驗設計師Parker Ortolani還據此設計出了一版概念圖。
AI市場整合愈發激烈
以蘋果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並不是唯一爭奪AI新創公司的勢力。面對稀缺的AI人才市場,許多不同領域的大公司均瞄準了收購AI新創公司這條路,其中不乏快餐巨頭麥當勞(McDonald’s Co, MCD-US)、體育品牌巨頭Nike(NKE-US)、美妝零售巨頭Ulta Beauty。全球AI領域的收購步伐持續加快中。
▲ 2010-2019 年AI收購步伐持續加快(來源:CB Insights)
根據市調研究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從 2010 年至 2019 年,全球AI領域共進行了 721 起AI收購。其中在 2019 年,AI領域進行了 231 起併購交易和 10 項IPO,創下過去四年間的新紀錄。
▲ 2016-2019 年AI公司併購交易及IPO數量變化(來源:CB Insights)
不僅是交易量再創新高,過去幾年間,AI創企籌集的資金也一路猛增,從 2014 年的 42 億美元增加到 2019 年的 266 億美元。
▲ 2014-2019 年AI新創公司籌集資金變化(來源:CB Insights)
從 2010 年到 2019 年 8 月,零售業的AI收購案數量最多,累計有 67 起;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是被重點關注的AI領域,累計有 66 起。
▲ 2010-2019 年 8 月AI收購分佈(來源:CB Insights)
不過,也並非所有AI收購都能帶來符合預期的收益,根據IDC的《人工智慧全球採用趨勢和策略》報告, 1 / 4 的公司報告AI項目失敗率達到 50 %。接下來關於AI人才和技術的爭奪將更加激烈,也將更加審慎。
結語:蘋果的AI收購哲學
在科技巨頭們的創新PK長跑中,收購是極為重要的火力補充,誰能物色到技術創新、團隊厲害的新創公司,並收入囊中為其所用,往往能在關鍵地方大放異彩。而從蘋果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
回顧蘋果的每一起AI收購,無不遵循蘋果一貫的文化——追求特立獨行精益求精,這些收購分別融入到蘋果的整個生態中,優化不同類別的產品及服務體驗,從而持續提升用戶黏性。
蘋果的收購哲學,也折射出AI收購競賽的一個主流趨勢。
未來科技巨頭們的AI收購重點未必在於誰的技術最強,而更多取決於誰能為它們的用戶帶來更驚喜和滿意的體驗。
https://www.stockfeel.com.tw/10年買下28家ai公司,蘋果的「收購哲學」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