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提過,投資要與時並進,從前的投資操作,經歷過這一年多的事件,不得不作調整。早前就此拍片分享了調整投資方向的心路歷程,這裏輕輕說說。
主要見中美貿易戰、修例風波持續、疫情、全球圍堵中國,香港成為磨心、風眼,相信不少讀者也清楚現況。即使國際之間沒有出現冷戰、熱戰,至少經濟傷口復原也需時。於這段時期,不少香港人賣掉資產換入美元,買入黃金,有人想走資,甚至移民。
很多過去值得投資的項目,作穩當收息、穩守突擊、憧憬復甦的行業或企業,如今都需要重新檢視。舉例,若手持工業股、本地零售股,或者傳統銀行股,經歷過多月來的事件,中港關係、中美關係起了不少變化,要這些行業恢復,返回昔日營商環境,並非不可能,但可能需以年計的時間。
檢視過後,筆者想到一個新的投資方向,所謂「三隻腳」的部署。主要是把投資項目分散至中港、美國、歐洲與英國3個板塊,於每一個板塊中,投資當中最強的一類,當然投資項目也要切合自己能力圈,買入能安睡的資產。
中港資產,由於這地區與自己最接近,所以可以更到肉。香港特別之處是地少人多,租金、地價貴絕全球,這點筆者認為暴風雨過後也未必會改變,所以會留意民生類、收租類,相關股票與磚頭也可。
挑選強勢股
至於香港作為金融中心,或者說是一個「大賭場」,這次影響若不深遠,往後阿爺一家家公司捧過來上市集資,港交所擁專利「賭牌」,很難不旺場。至於,一些要靠貿易、自由行等生意行業,難走運,要換馬。
美元資產一定是科技股,未來也是它們的天下。它們不像2000年科網泡沫的情況,今天絕大部分都有盈利支持,錢多得令它們任性的地步。對於筆者這些科技盲,繼續累積納指ETF仍不錯,也可加入一些納指沒有的世界霸王,完善這隻腳。
歐洲、英國那邊,能打出宇宙的,就要數到品牌股,做有錢人生意的,誰有錢就成為它們的客戶。隨意找幾隻耳熟能詳的品牌股看看,股東回報率與利潤率奇高,雖這類投資相對離身(難以飛去法國巴黎感受它們的營運),但買下卻讓人安心,因為都是世界級品牌。
三隻腳,找出各地壟斷性的強勢股,更能做到分散效果。不同地區,其資產以不同貨幣計價,有人民幣、港元、美元、歐元、英鎊,連交易市場也不一樣,這資產配置會更穩固。
這次調整也有不少技術性考慮,包括如何安排資產轉向、何解選股票為主要資產、輕資產與重資產的考慮等。還有增加了增長股或品牌股比重會影響股息現金收入,如何解決呢?這裏不詳談,大家可以睇片,但別只顧着聽片中的「冧巴」,記得自己研究下,也可留言給點意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zrKo8bCkg
文章連結:i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