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6日讯)科技指数目前的本益比为34.34倍,高于5年平均的25.7倍。
除手套股之外,科技股备受追捧,本益比估值随着股价强劲反弹而呈V型上升趋势。
有趣的是,除了股价出现V型反弹外,大多数科技股的本益比都呈V型反弹。
在表现出色的股票中,UWC Bhd和阁代科技(Greatech Technology Bhd)的股价今年迄今分别扬升72.9%和59.2%,目前本益比分别为49.6倍和34.9倍。
这两家公司目前的本益比均高于年初的27.7倍和21.2倍,表明投资人士的强烈乐观情绪。
科技股涨势全面,包括大公司,如伟特机构(ViTrox Corp Bhd,本益比:55.8倍)、腾达(Pentamaster Corp Bhd,25.9倍),以及前研科技(Frontken Corp Bhd,34.3倍),都高于年初的25至46倍本益比。
涉及苹果公司(Apple Inc)供应链的企业,如益纳利美昌(Inari Amertron Bhd,本益比:33.5倍)、东益电子(Globetronics Technology Bhd,28.2倍)及马太平洋(Malaysian Pacific Industries Bhd,15.6倍),本益比较1月的水平大幅上升。
推动科技股上涨的主要动力,主要是人们对新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工具和设备上广泛应用的预期。这预计带来快速盈利增长。对于资深投资者来说,这可能让他们想起互联网泡沫。
鉴于多数科技股自3月以来强劲反弹,乐天交易研究副总裁刘松增建议投资者不要追高,对高估值要谨慎。
“我建议投资者考虑押注在估值仍处于合理水平的科技股上,这样就可以被判定为落后者,会赶上市场。”
他认为,大马科技股的合理估值应该低于30倍。
谨防估值泡沫
EquitiesTracker Holdings Bhd研究主管Lim Tze Cheng向theedgemarkets.com表示,他认为只要股票估值符合增长,股价便仍有一定的上行空间。
“在我看来,科技股的本益比低于30倍是合理的,但我建议谨慎采用全面的方式对科技股进行估值,因为大多数科技股都在供应链的不同部分运作。”
有者指用本益成长比(PEG)来衡量高成长公司,他对这一指标表示怀疑,因认为在本质上是错误的。
“将公司估值和成长率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是误导的。”
他解释说:“当分析员无法证明某只股票的高估值是合理的,但仍想提出‘买入’建议,就会采用本益成长比。”
他以两个具有相似增长前景的科技股为例,他说选择目前以较低本益比交易的科技股更合乎逻辑。他表示:“估值必须以成长为依据。”
(编译:陈慧珊)
http://www.theedgemarkets.com/article/%E4%BC%B0%E5%80%BC%E9%A3%99%E5%8D%87%E8%87%B35%E5%B9%B4%E5%B9%B3%E5%9D%87%E6%B0%B4%E5%B9%B3%E4%B9%8B%E4%B8%8A%C2%A0%E7%A7%91%E6%8A%80%E8%82%A1%E8%B4%B5%E5%90%97%EF%BC%9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