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 印這麼多錢到底會怎樣? 仙丹一直都靈嗎? 來自諾貝爾獎得主的科學解答。]
金融日記寫一陣子了,其實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很懶得講解基本的內容,只喜歡講我愛講的
但在Coronavirus開始之後,湧入許多新的讀者。讀者來自各種不同背景,有時候問了一些我沒辦法在留言中回答但科學已經有一些共識的大哉問。
剛好最近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Romer也完整的談了他的看法,就用這個框架來回答幾個常有的迷思:
迷思1:
「印這麼多錢,還不是之後的人要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天下的確是有白吃的午餐,干預這件事情是效率改善。就跟投資組合分散一樣。
干預最早的歷史是在美索不達米亞時期,透過金融將穀物可以取得的時間點挪到不同時間,並且訂出價格。
這道理很乾脆,面對乎如其來的負面效果,不管是天災還是疾病,當期多消費一點資源去面對,用豐收與高生產力時期的產出去做抵換,總體來說是會Better-Off的。
比起毫無作為,這個印錢的動作,搬移未來資源到現在天災較差的狀態,由數學就可以嚴謹的證明肯定是提升了整體的社會福利。
迷思2:
「印錢仙丹一直都靈嗎?」
一直都靈。從有干預以來。圖2是金融海嘯的例子。
迷思3:
「我還是不信 為什麼這麼好?」
因為你Frame問題的方式不對阿 (戰)
好啦。其實是這樣子。圖3是金融海嘯的樣子。
這就跟醫院迷思一樣,很多謠言都說生病的人吃藥吃到身體壞掉- 但這有根本的因果錯誤 - 因為不吃會馬上身體壞掉。
看圖2+3就不難理解了。
圖3是金融海嘯時期,一開始經濟直接完全下滑,當湧入干預後,修正到原本軌道上。
這時候就能估計 "金融海嘯" 這件事 的總損失,是在 1.2 Trillion Per Year,相當於7.5% GDP。
對於沒這麼框架概念的投資人,通常就很極端:經濟要爆了 (阿怎樣 是要損失 100% GDP嗎? 爆到哪裡?? ) ; 經濟沒有跟原本一樣好啊? 阿你生病開完刀就期待馬上跟健康的人一樣?
迷思4:....
Q:那所以這些政策到底在想什麼? 會預期些什麼? 什麼是正確的框架? 他們到底怎麼看Coronavirus ?
圖4 是 Paul Romer的估計
1. 如果現在跟08年一樣慘,那麼每月的GDP損失在137 Billion 如果干預政策都下的話
2.要損失多少是看到底疫情要卡多久,疫情持續越久,會有更多的Permanent Loss
-------------------------------------------------------------------------
總結:
財政政策跟貨幣政策本質上是調整資源的使用,在不同時間點轉移,讓整個社會的結果Better-Off。在Downside的供應,特別是天災的供應,只要他能夠讓人們能夠度過天災,那Always是Better-Off。
疫情不確定性只會反映在 Recovery需要多久、以及會造成什麼程度永久性損失。
美股現在市值是 30 Trillion 上下,如果這次影響跟金融海嘯一樣慘烈,全部反映在股價上的話,那麼可以預期每個月跌幅應該是 0.4%。
(換句話說,跌超過0.4%,屬於低估,可以做多? 太理想化嗎? lol )
我並不是說這樣的想法一定正確,這篇只是去理解當代真正在做決策這些人,去怎麼思考這個問題。
編輯:美國金融日記科學研究團隊
演講者:Paul Romer
主辦:普林斯頓大學Bendheim金融研究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FinanceAndGoodSociety/posts/155769429245135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