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问起蔡康永的书,自己迄今读过的著作其实只有这三本,其余的是一些散文,语录或者他在节目里留下的精彩段落。不过图内三本书都是值得推荐的。
曾有人提过,这里越来越不像投资理财专页,内容似乎背离了理财的初衷,否则应该只推介或写写像是《选股必胜法》,《存钱36个秘诀》之类名称的书以及内容。
个人觉得,理财投资除了对硬数字的判断与管理,更重要的,是对软心法的理解与操控。而投资理财书籍或文章并不是习得与掌握这些能力的唯一管道。
所以,很多时候自己的分享看似和金钱扯不上关系,只不过每个人对文章的感悟和视角都不同。我个人主张提供思考空间给读者而非强逼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所以,如何渗透和运用,还得看你自己。
读过Randy Pausch教授在《人生的最后一堂课》演讲里回忆过的一则相关小故事:
有一次上橄榄球课,老师却是空着手来的,没有带球。
学生们问:“老师,没有球怎么上课呀?”
老师反问:“橄榄球上一共有几个人?”
学生回答:“每队十一个人,一共二十二个人。”
老师又问:“在比赛的任何一个时刻,有几个人可以触碰到球?”
学生们说:“只有一个人。”
老师说:“好的,那我们今天就开始学习其他二十一个人要做的事情。”
同理,无论是橄榄球或理财,在学习花俏的技巧前,我们需要把两者最基本的东西,即分别是体力与心力搞定,否则后面的事情都不会发生。
当你看过了数十上百本的理财投资书籍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口味变换了,更想捧起其他领域的书籍来理解金钱,是否就意味着自己偏离了正道?
借用蔡康永说过的一段话:以前爱看的节目,现在不爱看了;以前崇拜的偶像,现在不崇拜了,这都可能值得高兴,因为可能表示你人生迈向了新阶段。曾经迷倒你的,那些人的魅力或智慧,都只是你人生的阶梯,你一旦踩过它而往上,回头看时,你会诧异那阶梯即不亮眼,也不崇高了。请别为此而感伤,因为你已越过它。
故此,无需被固有的框架限制了思维的想象,亦無需为走出框架的自己感到不安与忧伤。
可能,你不过是学会了,“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做法而已。
http://mercurychong.blogspot.com/2020/01/blog-post_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