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看見一則有關財務自由的報導(見最下面的連結),本已想深思後好好寫一篇文章討論一下,既然見有網友今天提到這篇新聞,還是現在寫寫吧。



話說故事主人翁Carlo今年45歲,4年前成功達至財務自由。主要透過每月賺取逾5萬港元股息回報於泰國清邁享受人生。報導也有不少資料,大家不妨先看看報導內容,再看這裡討論幾個重點。

先是按這個個案計計數,理解一下可行性。報導中指Carlo將4成的淨資產投放於股票,如買入宏利、煤氣、建行等,1成資金買入基金及2成買入債券,利息約6厘。

這代表總數的7成資金在投資,假設3成在閒置著。此組合能產生每月平均6萬元被動收入,一年70多萬元,按所說的6厘息計算,總資金約1,800萬元。即1250萬元資產,550萬元閒置。

Carlo指之所以有如此的資產,其中一個資金來源是因為於2014年沽出物業,假設當時這物業值1,000萬元,亂估扣減樓按後約袋800萬元,還有約1,000萬元的儲蓄得來資金。

(報導指2014年賣出約600呎物業,但這一點有些奇怪,因為600呎物業明明於約2001年買入,到2008年以小換大換入1,200呎的單位,2014年所賣出的應該是1,200呎的那個單位才合理)

據報指,Carlo財自於41歲,工作總共約19年,起初4、5年全數放到自住樓處,餘下15年時間,與太太的收入留起一半以上作為儲蓄,並用來月供股票、投資基金及債券。而他坦言自己為70後,做IT頗吃香,收入不輕。

假設夫妻二人加起來平均收入每年80萬元(這是平均數,薪金多是頭小尾多),一年有一半儲蓄,即40萬元,15年能儲蓄600萬元。Carlo的投資理念是不槓桿、不借貸、不投機,不求大賺,只求穩當。買當年的思捷、匯控。

600萬元一步步累積的,起初少,後來多,計回報時就簡化地以其中間數預一預,即中間位300萬元要於15年間升值至1,000萬元,三倍多,年回報8-9%,並不算誇張。當然,要小心的是金融海嘯時的「分水嶺」,他提到的兩支股票,海嘯之前與之後是兩個樣。

好簡單預一預,感覺這是一個平淡的財自故事,沒有驚喜的投資回報。要做到的可能性頗高,不需要做股神,比起一些買中bitcoin或爆升股而一夜暴富的故事來得更有意思。

唯一要留意的是他們夫妻二人本身都算高收入,亦有部分資金因享受著物業的升值。無論如何,人到中年,剛好不用工作了,而且生活更沒有需要節衣縮食的那種,值得參考。

除了計計數,還有幾個感想。首先,Carlo選擇離開香港到泰國清邁退休,可能不少人會認為這是一個下調生活質素的動作。我又不覺得這是downgrade生活,從一個生活水平高的地方搬到一個生活水平低的地方,不一定代表生活質素下降的。

例如Carlo的住屋支出,以12,000港元租住位於San Kamphaeng一幢面積2,800方呎的兩層高獨立別墅,這是令不少香港人夢寐以求的居住選擇。

然而,香港人要離開香港,需要不少膽量,還要解決不少現實問題,例如親戚朋友、小朋友讀書之類。我很欣賞Carlo可以作這個選擇。

看報導,這並非Carlo處心積慮的財自安排,而是於2016年發現自己積勞成疾,故最後決定裸辭及做手術休養。亦去過不少地方,最後喜歡泰國清邁,落地生根。

財自也講緣份,我估計Carlo不是身體有問題,也未必會41歲就放棄工作,有時命運或多或少也是注定的。

這故事給了一些啟發,有時我們太局限了自己,財自的生活,沒有再工作的必要,其實生活選擇可以更彈性。跳出香港這個生活水平是全球之冠的地方,選擇突然多很多,財自的門檻也大大下降,只是大家是否做得出而已。希望看到更多這類故事,讓我們有更多參考。

最後,好喜歡Carlo強調這句話:「儲錢再難都要儲,投資再難都要做。」 


報導連結:

《退休無憂:月收5萬 港男靠食息 清邁歎世界》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finance/20190423/00269_002.html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5.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