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從最早載於史冊的17世紀荷蘭鬱金香狂熱開始、18世紀的南海泡沫、1929年的經濟泡沫、1980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1990年代的亞洲經濟泡沫和網路泡沫,到了21世紀的房地產泡沫化......自古以來,這項循環一次又一次重演,為什麼眼前條列的金融規範,無法馴服人類的潛在個性?為何人類永遠無法從中真正學到教訓?為何金融泡沫總是不斷伴隨著我們,不斷的重演?

究其原因,這是人類的天性使然,因為群居動物的人類有從眾和有著不斷追逐的本能。

泡沫經濟不是真實經濟,而是虛似經濟。它可以在短期內產生虛假的經濟繁榮,但是泡沫的破裂是必然的。泡沫經濟破裂之時就是國民經濟蒙受重大損失之日,而人民群眾、特別是投資(投機)於泡沫經濟的人,則是泡沫經濟破滅所帶來的災難的最後承受者。

雖然人類也會嘗試防止泡沫再度出現,,但其過程相當緩慢。至少在金融資產上,人類「每一代」都會在「自己」的錯誤中重新習得教訓,而非從「先人」的經驗中獲得,因此,同樣的循環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

當交易過程為真正的商品時,人類的思考邏輯相對簡單,一般人願意付錢來購買他所需要的東西,如汽車或冰箱,這當中僅關係到個人意願。

不過當這項交易在股票市場上演時,一切問題就會複雜許多,人們除了關注自己的操作意願外,還須考慮並假設別人會怎麼操作,因為這將影響到自身的獲利情形。產生泡沫的原因,總歸來說是因為人類總是相信資產價格會不斷攀升,即使這些人都知道,其商品的基本價值並沒有改變。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Vernon Smith,在80年代進行一項實驗當中,發現資產泡沫化的具體現象。他在實驗中給予自願者金錢和股票,前方擺放著交易螢幕,所有人可以在模擬股市的範疇中進行交易。

雖然每個人所持有的股份基本價值不變,所有人也都獲得相同的資訊,不過參與實驗的人卻不斷哄抬股票價格,而非遵循原先股票的價格。

你會發現,這些人不斷試圖低買高賣,使市場泡沫化一再出現,約有 9 成時間都處於此情況,並出現 15 次泡沫破滅。

如果你反覆在同一組進行實驗,最後這些人似乎在當中終於汲取教訓,並在第3輪實驗中停止讓泡沫出現。

那麼,人類看起來為何沒在現實世界中獲取教訓?尤其近來股市與房地產泡沫化的情況,並非我們唯一見過的首例。

對此,Smith 指出:「在真實世界中,會不斷有新的投資者進入市場。」他表示:「雖然在1987年10月曾發生股災,但在20年後,有誰會記得?」

為何人類總是不斷追求股票價格上揚?加州克來蒙大學教授 Paul Zak 研究發現,這項行為當中,人類的大腦需要負擔些責任。他指出,過度刺激大腦的「獎勵」中心,可能會引導人類的決定走向更多風險。

https://ckfstock.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_29.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