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週期呢?用「鐘擺效應」一詞來形容所有的週期循環我想是最貼切的。鐘擺在擺盪時,不可能永遠停留在高處,而是不斷地來回,最後回歸到中間點。我們可以在很多事物的發展上看見鐘擺的現象,市場中的不變定律「均值回歸」,也如同鐘擺一樣,當偏離原有的趨勢太遠,自然會有一股神祕的力量將之拉回,而投資人則必須藉由對於經濟趨勢、市場情緒變化的觀察,來注意行情是否走到極端了。
企業的投資、銷售與獲利情況,也與總體經濟、政策和預期心理有很大的連結性。在上述這些因素交互作用影響下,對於企業的獲利循環會有相當大的影響。也是我們在評估企業時相當重要的指標,當環境變化,企業是否有能力在好的環境中持續成長,也有實力在衰退的環境中保持穩定。若是企業的管理者無法妥善管理公司的投資開銷與掌握長期目標,很容易在週期的轉換中被浪潮吞噬。
投資人的情緒更是左右市場的一大關鍵因素,也永遠是成功投資的最大阻礙,過度自信與過度樂觀,造就了一次又一次的泡沫或危機。就如同索羅斯提出的反射性理論也是一樣的道理,用不同的話表達所謂的週期循環。
在市場上,投資人所擁有的不對稱訊息,對於市場做出不同的反應,當大眾對於市場的看法不一致時,市場趨近於均衡,但是,當大眾對於市場的看法逐漸趨於一致,甚至達到極端時,則可能會進一步改變市場的方向。
投資人身處在週期循環之中,又該做些什麼?在做投資決策的過程中,我時常想起 Howard Marks 曾說過一句話:「我們不能預測,但是可以準備。」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總體經濟的變化,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平常的日子裡藉由不斷的觀察與研究做好準備。在風險意識升溫時,我們應該對於整個市場更為謹慎。對 Marks 來說最重要的是,用越便宜的價格,就越可以確保下跌時可以控制損失。
在《不良債權週期》一章中的內容描述,要如何去辨識出不良債權獲利機會的週期性?比起一般的債權投資人想要穩定領取利息收益,不良債權的投資人反而更希望追討公司的剩餘價值,但是這需要對於週期波動有相當的敏銳度,找出稻草堆中的金針,才有辦法取得豐厚的獲利。
巴菲特曾說過一句話,可以貼切的形容市場週期中的贏家與輸家。他說:「最先出手的是創新者,其次是模仿者,最後是白癡!」為什麼贏家可以在其他人悲觀時看到尚未雕琢的璞玉?如同本書的副標題 “Getting the odds on your side.”,因為贏家總是不管外在環境的短期波動,只從基本面著手,理性的評估當前的資產價格是否合理或是被低估,投入對自己最有利的標的上。
在 Howard Marks 最近的演講內容中,認為目前市場處於第八局(週期尾聲)。不過在書中,他也提到這場球賽也許會打延長賽,誰也沒法預測。Bridgewater 的 Ray Dalio 也指出目前處於長債週期的末端(在他的新書中認為長債週期約 70 年,短債週期約 10 年),認為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對於整個經濟環境最終也許會造成傷害,政府的貨幣政策受到限制,扭曲了原先該有的週期循環。市場是會不斷循環的,市場的演進會有週期性,每個人對於這個週期的判斷可能會有差異。
「我們應該要學習辨識身處在週期的哪個位置,並且試著去『掌握市場週期』。」
讀完本書,我們可以了解,沒有什麼是無關緊要的,一切事物的週期性都與市場的變化息息相關。市場的上漲或下跌並不是由單一因素造成,而是所有因素相互疊加,形成一種延續的趨勢。當趨勢逐漸發展到極端,任一微小的事物出了差錯,也能掀起滔天巨浪,這樣的現象形成市場的週期循環。
我們可以利用這本書中的論點去研究週期、了解趨勢、洞見人性,並盡可能蒐集資訊。用 Howard Marks 在第一本書《投資最重要的事》中所提到的「第二層思考」,避免用直覺下定論。不要想著準確預測市場,而是將所有可能性列出來,理性評估投資決策。我們可以做的是充足的準備,遵循投資原則,避免做出極端的行為、避免忽視風險,也避免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https://www.stockfeel.com.tw/比投資重要的是《掌握市場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