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財政部長林冠英指出2018年國內通貨膨脹率為1%,是過去9年來最低的一次,相較於2017年3.7%的通脹率,共下降了2.7%。他把這政績列為希盟政府上任後廢除消費稅所帶來的成果。
林冠英更表示全球走勢不穩定,今年國內通脹率或達2%,但只要中美貿易戰問題獲解決,通脹率或可降至1.6%。
按照常理,通脹低表示人民手中的錢沒有貶值,這應該是好事。但是部長顯然不瞭解現代的信用貨幣體系是顛倒的,而我國也奉行這種貨幣體系。
因為信用貨幣體系是以債務驅動的,如果經濟要成長就必須維持在適當的通脹水平。一但出現低通脹,甚至出現現在通縮,市場資金活水就會走向枯竭。用於買屋、買車和各種信貸消費就會減少,經濟活動就會趨於低迷。
更嚴重的一點,資金活水減少使得錢更難賺,信貸違約的事情就會增加,資金活水因違約而更緊縮,形成惡性循環,一直到資金和生產重新匹配時才會結束。
不過這個過程產生的經濟蕭條,會造成人民非常痛苦。
而今年1月大馬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萎縮0.7%,為逾9年來首現「技術通縮」,按月比較下跌0.5%。
大馬出現通縮蕭條已經是迫在眼前的事情,但大馬政府卻還懵然不知,錯把這種低通脹當好事而宣揚為德政(即使明知實際通脹比官方統計來得高),這讓了解的人不由心生恐懼。
因統計消費價格指數的數字來源不能反映真實物價,但它能反映資金流動的擴張和緊縮。雖然不精準,但方向卻正確。
下圖是大馬長期通脹率,請注意凡出現通脹顯著萎縮的時候,都是經濟衰退的時候?
通脹低有利經濟,那是金本位時代的事情,但現在的信用貨幣體系是顛倒的。
你要維持經濟成長就必須溫和通脹,但長期溫和通脹下去會擴大貧富差距,製造社會問題外,未來還會引發金融危機,乃至主權貨幣危機,但通脹顯著萎縮就很快也會引發經濟蕭條。
這就是信用貨幣體系不能解決的問題,這個系統從一開始就有問題。
因為信用貨幣體系是西方國家製造的國際貨幣模式,作為小國的大馬自然無法改變。
但真正令人擔心的是政府漫不經心的態度,顯然對低通脹和通縮的危險認識不足。
認識不足就不可能思考任何防範措施,這才是最令人擔心的。
https://ckfstock.blogspot.com/2019/02/blog-post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