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找到好伴侶,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是好的那一半。──查理‧芒格
讀書真的有用?
芒格喜歡讀書,巴菲特也喜歡讀書,他們讀書之多,可能非一般人能明白。芒格被別人取笑為「會走路的書」,他去到那裡也拿著書,不會浪費時間。在投資上,我們讀書是希望得到當中的知識或當中的技巧去幫助自己盡快賺得更多的錢,很多人也想在一本又一本的財經書中,找到別人成功的捷徑,看看自己可否「照搬」別人的成功之道,希望應用在自己的身上。
「別人成功的方法根本很難應用在我身上。」
有一點有趣的是,很多人一直去閱讀,讀得愈多愈覺得沒有出路,因為有些讀者或同學也跟我分享過:「別人成功的方法根本很難應用在我身上。」不少讀者或朋友也的確有點覺得「得物無所用」,我覺得這的確是事實,如果成功的道路都是有既定的步驟的話,那麼到處都是「富翁」了。事實是,要成功,要富有,往往都不是一天或一兩年可以達成的事,往往是經過很長時間的累積,這也是芒格分享過的「複利效應」。
複利不單是財富,複利也可應用於個人的知識和成長上
在投資上,我常常鼓勵同學或讀者多多去看一些投資的經典,多於去聽一些報紙或財經節目對未來短期的猜測,因為太多的猜測對作投資未必是好事,反而會影響自己的投資心情,更易因情緒不穩定而做錯決定。所以,在投資上,我更偏向採取(一)定時定期儲蓄/買入股票(二)長線持有(三)做好紀律等方針,令自己不需太關注市場的變化,放心做投資,減少決策(買賣過多)的疲勞。在財富上,以「長期投資優質企業」為目標,令財富複利的效果可以隨時間的增多而更加明顯。
在個人知識和成長的複利上
愈讀書,會愈發覺,讀書不單是幫助財富的增長,更多是幫助自己的個人成長。我發現,很多的成功者在「自我紀律」、「堅持耐心」和「節約」等方面都是有極出色的表現,相比「暴發戶」,他們更多是追求內心的快樂,自我目標完成的滿足感,多於單單是數字上的遊戲,或之後的物質慾望,相反他們更多是希望用自己擁有的「資源」去改善世界,令人和社會得到更好的東西,他們很多都是抱有人性良好的一面。
想擁有更好時,不妨先問自己:我配得上?
芒格說過:「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你自己配得上它。」我們想擁有更多的財富,擁有更好的東西,擁有更完美的另一半,想擁有更好的社會,但我們是否又會想一想我們是否有為擁有「更多的財富,更好的東西,更完美的另一半,更好的社會」是去完善或改變自己呢。整天想著「抄捷徑致富」,結果經常冒險投機炒賣;整天要求另一半,卻不試試檢討自己是否期望太高;整天埋怨社會,卻不想想自己可以為社會貢獻些什麼的,或自己是否已做好本份?查理‧芒格有趣地說到婚姻或找伴侶:「想找到好伴侶,最好的方法是自己是好的那一半。」同樣地,在其他的範疇上,在要求一些事之前,不坊先謙虛的看看自己,或許自己不會要求得太多,人也會更快樂實在。
讀書幫助財富規劃,也幫助個人成長
好的財經書,好的老師,除了助人致富之外,也的確更好,或我更喜歡的是,它們可以助人心靈上的提升。芒格和巴菲特等,除了在投資上巨有成就之外,其實在人生哲理上也是相當值得學習的,但往往這些做人處事的美好特質都為投資者所忽略的。在投資上,值得我們想想我們是否耐心不足,操之過急,不妨想想一些投資的巨人是如何思考的。當了解愈多,相當我們在未來人生上一定大有裨益。
https://purposelife42583.blogspot.com/2018/10/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