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原則)很簡單,但(操作)卻不容易。
價值投資人不一定總是逆向,他們只是堅持不做違背能長期打敗大盤的數學原則的事情,因此會喺在大市違反這原則時才表現逆向,並在沒有違反時表現正向。
至於長期勝大盆嘅數學原則咁嘅 :
在 "the little book of common sense investing" 一書己講過,大市的長期回報,最後必定等同平均的 ROE,有些年大市回報會高於 roe, 若是咁下年就會轉為低於,如果下年仍是高於,咁下下年便會出現,長期始終唔可以離開數學的平均原則。
于是若長期市場回報率是10%,簡單嘅數學操作會係在PB等於或低於一時, 買入 roe 高於10% 的股票,並喺 pb 高於一時賣出,轉投低於嘅股票。
又 pe 短期(3-5年 ) 可以和 roe有相似替補性,在 pb 低或等於一時,買入 pe 十倍以下,即資金回報(investment return) 在10% 以上的股票,短期都可以有相同的效果。(這條算式只是原則,可以以不同盈利基礎數值此消彼長,縂之就是低與平均值是買,高于就賣)
不過上述所謂必勝大市的數學原則,都是從反映 "人" 的活動轉化而來的數字,而一旦涉及人,就不簡單了。
多年經驗累積,我得出有關 "人" 的兩個重點原則在投資時是不能忘記和必須確定:
1.公司的管理者的行為,必需同數字由來顯示一致,就像大家經常講嘅聽其言丶觀其行,只不過今次要求更加高的要刎合自己獲得的統計數字 ;
2.公司與客人銷售,生產供應者関係,要同數字顯示一致,比如商場REIT,若盆數說仍然大賺,就和什貨零售工業的廝殺有點出入,要查明原因,這方面則要考個人對一些商業常識和調查。
關於人嘅原則會很容易令人主觀,例如一個良好和誠實的管理者,在過去管理的5年中,令公司增長利害,能力同财报又反映相同,在深刻印象下好易令人忘記數學原則,並以百倍 pe 或 pb 高價購入,之後若有人以更高價接盆,贏了錢會讓人產生之前正向地追入是對嘅錯覺,但下次就容易出事。
同樣,若競爭銷售下行,生產成本變壞,往年可以合乎數學原則的,在今天買下那刻便失去本來數字背後應有的Margin of Safety效用
但呢個問題好複雜,因為商業市場的相互競爭本身就係複雜,今日衰了的聽日可以轉好,反之也成理。
於是單單在個人的能力圈投資還是不足夠,還要保持開放態度,多學習增強個人能力,因爲商業每天都係日新月異地變化。
另控制情緒也是制勝的非常重要因素,無論成績如何好也只歸功於好運, 對個人對錯以有則改之,無則加冕坦承態度,唯有這種若對若錯的感覺,才會讓每行一步都能保持理性和客觀,和保持最好的學習驅動力,令過去的成敗得失也不會影響未來繼續做好成績。
交易方面:早前YUMC大跌,我在36-38元上下加碼,這也是上年管理層不斷囘購的價位,YUMC並不是收息股而是增長股,個人在增長股中屢敗屢戰,希望這次終能抱得美股歸。
https://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com/2018/06/blog-post_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