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季報旺季結束,組合裡企業都交出普通的業績,沒有太大的驚喜,或是驚嚇。接下來展望12月,希望能夠扳回一成。
不難發現,許多上市公司都面對著成本高漲的壓力,壓縮盈利賺幅,只有少數因為高漲的大宗商品而大賺的企業,領域包括鋼鐵、原油、鋁業等等。同時,只有成功轉嫁成本的公司,能夠勉強支撐,交出持平或稍微成長的業績。
大馬的GDP成長6.2%,照數據慣例邏輯來推論,大馬企業總和平均的業績應該是要超 過6%的幅度,但是據資匯的報導,經他們結帳剛結束的季報月總結,全國上市公司的業績對比上個季度只有大約6%的成長,這還要納入了森那美售出資產所獲得 的龐大一次性收入,如果把這點拿掉,總成長只不過2-3%之間,可說是於GDP完全背離。也因為如此,KLCI在8月攀上1796點後,就逐步回調至如今 的1717點,最低是1710點,個人是覺得合理的反應,就像業績不理想,股價反應下跌是正常的規律一樣。
既然目前局勢如此,那未來又該如何,身為投資者的我們又該如何佈局,該買入什麼樣的企業,讓我們的投資盈利穩步成長呢?
現在才來買入那些因大宗商品走高,而交出卓越業績的公司,個人認為是不理智的,因為股價已相對不便宜。那麼,哪些公司或領域是受到市場冷落的呢,並且在未來有很大機率能夠重振雄風的。
對蛤蜊而言,銀行領域是其個人關注的領域,應該說在2017年的展望裡頭,就曾寫過關 於銀行業的一些看法,預測銀行會隨著油價回彈,減少虧損撥備,再加上經濟成長而受惠,果然之後銀行公司股價開始反彈,業績也開始反映(這段期間蛤蜊沒持有 任何銀行股)。直到如今,隨著KLCI下挫,而令蛤蜊看到買入銀行股的機會,雖然回調不多,但仔細分析市場上僅有的銀行股,會發現一些已深跌,估值低於平 均銀行PE12、且股息率4%以上的公司。
買銀行股,就好像押注大馬未來經濟發展一樣,因為國家經濟發展,都離不開銀行,銀行主 宰著一切的資金流動。蛤蜊覺得大馬近期進入跌勢,與美股、港股等相反,後者則在企業盈利、經濟數據等表現良好下屢攀新高,反而馬股獨自憔悴。這很大程度是 外資最近三個月大手賣出原因有關。但仔細翻找資料,其實從年頭至今,外資的淨買額高達94億。外資猶如市場的大莊,莊家從不虧錢。這讓蛤蜊聯想到標叔在論 壇上的分享 :
外资卖; 本地基金买;股市暴跌》》》只不过是调整,还会创新高,因为买盘不强,如果外资以暴跌的价格继续卖,只有他是唯一的输家。
外资卖;本地基金买;股市微跌或上升》》》如果这种情况连续超过三个月,股灾随时会降临,因为外资已经高价卖掉一部分的股票,剩下的免费股都有可能不计成本的抛售。
外资买;本地基金卖;股市上或下》》》渔翁还在,继续钓鱼。
http://www.investalks.com/forum/forum.php?mod=redirect&goto=findpost&ptid=13212&pid=2360774&fromuid=32134
現在儼然屬於第二或第三項了,外資賣,股市一時微跌一時上升,情況恰好維持了三個月,之後11月恢復淨買入,外資就像一面推高一面將股份賣出套利。所以對於大市未來走向仍然無頭緒,方向也不明確。
總結:
企業盈利似乎沒什麼驚喜,外圍股市持續攀升,馬股則受外資持續套利壓迫,無法突破前期 高點,甚至有崩跌的風險。所以個人還是傾向投資有派息、估值便宜的好股,因為進可攻、退可守。永遠保護好本金,做好風險管理,不求大賺,只要穩賺。同時, 仰賴個人操作,組合回酬雖然對比10月微跌,但依然企穩於32.85%。
http://andersonleee0590.blogspot.my/2017/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