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平日多留意財經等東西,特別注意錢的流向,其實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多離不開價值,最終都是錢,沒有價值的,什麼良心、社會責任、員工關顧,可能都是一種「口號」。





從錢的流向來想問題,每個問題最後都會透視到這道理,好像員工醫療保險、假期制度等,太過寛鬆的話,可以被公司內部份員工濫用了,其他員工沒有經常使用,但「羊毛出自羊身上」的道理,人工花紅加少了。

很多人都不會知道,以為這類人工以外的保障就越多越好,越鬆越好,好像看中醫次數無上限、私家醫生大手術住院claim足等,對於平時相對健康的員工未必好事,但他們會跟朋友吹噓自己公司的保障如何厲害,然而自己賠上了成本而在陪跑也未知。

本來都沒多留意,因為在小兒還未出世之前,我數年都沒看一次醫生,所以這些公司醫療福利多不上心,但不少同事卻相當注重,因為有些經常看中醫,更有些因曾得大病而非常關心住醫保障。

當小兒出世之後,我發現的確多了很多機會光顧醫生,每次都用公司醫療卡,刷卡後就不用付錢,每次多少費用也不清楚。有次忘了帶醫療卡而要付現金,才知道小兒看的那位醫生原來要近五百元一次。

醫療保障是好是壞呢?總之羊毛出自羊身上,看看每人所抽走的部分,與你claim到的如何比較。

當然,把這些醫療保障集體化,一定可以做出一個協同效應。然而,雖保費因集體投保而減少,但又要計算不少濫用的情況,因而使保費調高,這效應大家可以看看freakonomics一書,內裡有不少有趣討論。

若公司規模細,集體化的效益未必顯著。若公司越大,協同效應越大,但就更難控制各員工的操守。我就聽過一間很大的公司,有員工每年都盡請有薪病假的上限,每次都是傷風感冒,差不多每星期一日,多在週一或週五,而每次都有醫生紙作證明。

每次聽到有朋友疑似「晒命」地指自己公司的保障如何厲害,我總會幻想他公司內有其他同事狂claim醫療,做個手術加住院費用6位數字,全部claim足,而這些都成了他公司的醫保成本,所以他人工本來可以更高。當然,若朋友本身是「claim保王」,那就真的著數了。


http://cpleung826.blogspot.my/2017/11/blog-post_12.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