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2017.06.23中國共享經濟大泡沫!》一個退學生,在4個月燒掉1千萬;投入1千輛共乘自行車,最後只找回幾10輛!

黃色的ofo,目前是大陸共乘單車的霸主之一



中國的共享經濟泡沫,出現了新的烈士。重慶的「悟空單車」,在六月中宣布退出市場,成為大陸首家倒閉的共享單車公司。

從去年開始,類似Ubike的共享單車,在大陸市場發展迅猛,投入企業,至少超過 30 家。兩大巨頭ofo及「摩拜單車」,背後的金主更是來頭不小。前者有中國分享經濟巨頭「滴滴出行」注資,後者有網路霸主「騰訊」撐腰,ofo在二月完成4.5億美元的籌資,摩拜也在第二季,完成高達6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公司估值超過30億美元。



在這股熱潮下,不少人湧進這行,在重慶的「悟空單車」就是其中一個,今年二月才正式進入市場,但創辦人雷厚義在六月就宣布結束,燒掉約1500萬台幣(300萬人民幣),一千輛自行車,最後只收回幾十輛。

半年不到,樓起樓塌,創辦人雷厚義倒是很坦白的出面,接受大陸專欄作家周路平的訪問,講述創業過程,以下是他第一手自述的節錄(以下金額單位皆為人民幣):

2016年下半年,共享單車行業的融資極瘋狂,摩拜和ofo的架勢真是不讓後來者活。不過,我在戰場上沒時間去考慮這些,能想到的就是盡快投產,拿到一張「門票」。

12月9日,我們開始做App,並用20天時間完成了開發。我們第一站選在了重慶,為什麼在重慶?一是大家都認為重慶是山城,不可能做共享單車。如果我們做的話,就很具傳播點。二是重慶是我們的大本營,戰略意義大於實際意義,總不至於連大本營都不投放車輛。

我們的單車投放分兩批。第一批是試探市場,第二批是讓市場知道悟空單車,占領用戶的心智,拿到門票。

第一批是在今年1月5日,投放了兩三百輛,每輛車加運費大約250元,總計花費5萬元左右。

第二批是在2月底,我們投放了一千輛單車。我們向天津的一個廠家下了一萬輛訂單,交了30%的定金。這批車成本高很多,每輛約750元,再加上鎖和物流成本,總計800萬元左右。後來因為沒有拿到投資,實際上只拿到1000輛單車,定金也打了水漂。

單車主要投放在大學城和白領聚集的寫字樓,但這不是封閉環境,投放不久後就分散了。因為我們用的是機械鎖,到後面車也不見了蹤跡。

我們也開車去找,把車調配到人流量大的地方,但沒用,第二天又散開了。這樣反復幾次,人工搬運維持了兩周時間,發現效率太低,乾脆放棄,打算下一批單車全部換上智能鎖。

四月中旬,我判斷這件事情做不成,一是融資沒成功,二是合夥人模式也垮了。而後智能鎖的研發,以及單車的投放就再無推進。當時擔心引起動盪,投下去的單車還一直在經營,直到把合夥人的錢還完。

6月,處理完各項事情後,我們發布了一個停止經營的通告。

悟空單車前後經營的四個月裡,累積一萬多用戶,收了一百萬押金。最高的時候,每天日活兩三千。期初用戶也付費,收了四五萬元,後來就免費騎了。截止項目關閉,我們總計虧損300萬左右。

我們投放了一千多輛,最後只找回幾十輛。我們也沒有再去找,項目都停了,找回來幹嘛,就當做公益了。(大笑)

這次創業經歷給了我幾個血淋淋的教訓。

第一,不要去追風口,追了也沒用,小公司追不到。風口是等出來的。

第二,項目一定要能盈利。共享單車短時間內一定虧損,但你做一個項目,無論是拿投資也好,還是自己出錢,從模型上一定要跑得通,這很重要。

第三,你要有相應基因。比如做共享單車,你要有供應鏈的人加入,否則自己去搞,問題非常大。

第四,小公司還是適合小切口,形成獨特價值。就像我們做共享單車,搞到最後連被收購的價值都沒有。我們也去找過ofo,希望被併購,但他們沒意向。

你建了個碉堡,人家打不下來,才可能花錢併購你。人家如果打得下來,還併購你幹嘛?或者,這個行業發展迅速,老大老二勢均力敵,你的選擇成了決定性力量,這才有被收購的價值。但現在看來,兩者都不沾。

願賭服輸,人要向前看。

中國共享經濟大泡沫!》一個退學生,在4個月燒掉1千萬;投入1千輛共乘自行車,最後只找回幾10輛!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article.aspx?id=20080&type=Blog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