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Bill Gates在北京大學做了名為《中國未來:創新、慈善與全球影響力》的公開演講。此次,標基來到北大校園,與同學們一起討論那些可以利用他們的教育背景和激情去幫助中國以及全世界實現巨大進步的機會。
標基表示,未來中國將在健康領域、農業、能源創新、軟體發展、公益慈善方面領導世界。演講重點如下:
這四個領域分別是健康、農業、能源和技術。
一、健康
首先是健康領域。17年前,當Melinda和我決定成立基金會時,我們不斷問自己:怎麼才能使我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影響?很快,我們就意識到健康領域的改善是重中之重。
如果沒有健康的身體,一個人就無法高效地學習或工作,更不用說擺脫貧困和賺錢養家了。
Melinda和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為自己的人民創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這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更好地支援中國的發展。過去的十年裡,我們在中國的工作重心一直放在那些中國尚未完全解決的健康挑戰上,如減少結核病和煙草相關疾病、預防愛滋病病毒傳播以及改善愛滋病患者的治療和關懷等等。
在持續支援這些領域的同時,我們在中國的工作也隨著中國不斷變化的需求和重心而改變。比如,我們看到中國在引領全球健康創新方面潛力巨大。
沒有人能比屠呦呦教授更好地證明中國在這一領域的能力。屠教授是北大校友,也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女性。
屠教授發現的青蒿素可以有效地治療瘧疾,在南亞、非洲和南美地區挽救了數百萬的生命,堪稱20世紀熱帶病藥物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她的貢獻得到了世界的認可。
中國擁有大批才華橫溢的科學家和強大的藥物及疫苗研發能力。因此,當我們為一個新的「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項目選址時,中國的勝出毫無懸念。這個中心由蓋茨基金會與北京市政府、清華大學攜手共建,將通過加速藥物研發應對全球衛生和人類健康的挑戰。
今天早些時候,我有機會和幾位正在從事前沿科學研究的中國科學家進行了近距離交流,其中有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藥品評審中心的首席科學家何如意博士。他本人的工作,以及食藥監總局正在推行的改革,將為創新打造更為有利的環境。我們正在和食藥監總局合作,吸引更多像何如意博士這樣的專家,幫助提升中國的監管能力,以推動更多中國的醫藥健康產品進入其他發展中國家市場。
如果讓我為中國選擇一個未來重點關注的領域,我希望中國能夠領導世界消滅瘧疾。繼天花和即將被消滅的脊髓灰質炎之後,我們有望在中國的領導下,讓瘧疾成為第三種從地球上消失的人類疾病。
一個多世紀前,瘧疾幾乎是所有國家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一百多年來,人類在減少瘧疾致死人數方面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正在為消除國內瘧疾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很有可能在幾年內實現這一目標。但是,目前世界上仍然有32億人面臨罹患瘧疾的風險。
為在全球範圍內消除瘧疾,我們需要在屠教授發現的青蒿素的基礎上,開發單劑藥物等其他更強有力的工具,並尋求更好的方法,以阻止瘧疾通過蚊蟲在人群中傳播。
中國很有潛力開發一些既高效、又讓發展中國家可負擔的解決方案。在非洲和湄公河流域等瘧疾最為肆虐的地區,我們現在就可以採取更多行動來控制乃至消滅這一疾病——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中國能夠説明這些地區的家庭獲得蚊帳,防止被感染。中國還能夠幫助這些國家加強本國的衛生和疾病監控體系,更好地預防、診斷和治療瘧疾。
老占註:我們在健康領域的投資見下(主要在泰國)
健康產業將取代房地產成為強國最大的產業
是時候公開我們的健康產業
是時候公開我們的健康產業(二)
除了健康領域之外,我認為中國能夠推動全球進步的第二大領域是農業。1975年以來,中國的農業生產率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長,是非洲農業年增長率的四倍。農業發展不僅解決了基數巨大且不斷增長的中國人口的溫飽問題,還促進了國民營養和健康水準的改善、農村收入的增加和貧困人口的下降,並向其他產業提供勞動力,從而在整體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
引發中國當代綠色革命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中國在農業創新領域的投入以及像袁隆平教授等傑出專家們的努力。袁教授是湖南農業大學的農作物專家,他研究的雜交水稻將水稻畝產量平均提高了20%。
中國在雜交水稻領域取得的持續進步能夠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數百萬的小農戶帶來巨大的好處,他們中有很多人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養活家人。
但是,隨著全球人口壓力不斷增長,我們還需付出更多努力。
中國科學家最令人矚目的研究成果之一是作物的超級光合作用,這不僅能大幅提升糧食產量,還能減少對灌溉和化肥的需求。我們還支援中國科學家開展提高家畜健康水準的研究工作,這對發展中國家的食品安全和農村經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正與中國商務部和農業部合作,共同推進非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三、能源創新
中國的第三大全球機遇是能源創新。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之一,而且最近還宣佈將在2020年前,對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3600億美元。無論從中國國內還是全球商業長遠機遇的角度而言,這一舉措都將產生豐厚的回報。
知易行難。中國現在需要找到常規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平衡點,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我們也需要更多類型的能源,在滿足能源需求的同時實現溫室氣體減排。
中國在這方面能開展的另一項工作就是引領下一代核能技術的發展。下一代核技術將更加安全、廉價,並能克服目前核技術面臨的許多困難。我投資的一家公司正與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以及其他中國企業合作,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
我曾與中國領導人多次會面,他在巴黎氣候大會上作出的承諾和領袖風範令我深受鼓舞。中國連同其他21個國家承諾在今後幾年內對清潔能源創新領域的投入增加一倍。
我和馬雲先生,還有一些其他投資者共同成立了一支10億美元的突破能源基金,用於支援早期能源技術開發,將實驗室裡最好的想法轉化為市場產品。
四、軟體技術
中國擁有巨大潛力的第四個領域是軟體發展。我還在微軟的時候,從中國各大高校走出的電腦科學家和研發人員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接促使我們在北京成立微軟亞洲研究院,到現在一晃已近二十年。
目前,微軟亞洲研究院仍然是微軟在美國本土以外最大的基礎研究機構,聚集了200多名全球頂尖的研究和開發人員以及300多名訪問學者和實習生。
研究院最大的優點是研究人員可以自由地探索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像微軟小冰這樣的突破。小冰是一款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在座有人可能已經在微博上和她聊過天,在電視上看她播報過天氣預報,或者在《錢江晚報》上讀過她的專欄。
小冰目前已經吸引了4500萬名粉絲。她非常善於同時處理多項工作,最多可以同時和23個人聊天。而且我聽說小冰現在已經能夠感知用戶情緒,甚至在別人失戀時給予安慰。
除了為微軟開發新技術外,亞洲研究院還説明已經有好產品的軟體創業人員擴大業務規模。在過去兩年時間裡,從“微軟加速器”項目畢業的125家公司中的大部分都獲得了追加的投資,而且其中有三家創業型企業已經成功上市。
亞洲研究院還支持奔跑在通向成功道路上的軟體發展人員。我們在中國已經招募了5000多名實習生。有一個消息一定會讓你們感到開心——過去三年裡從北大招募的實習生數量比清華多。但是差距並不大。
中國去年生效的《慈善法》為個人參與公益慈善活動開闢了更多途徑。人們積極參加各類重大公益慈善活動,比如去年秋季在北大校園舉辦的第6屆全球社會化媒體與公益峰會,就吸引了眾多年輕人的參與。
你們中的有些人可能會決定加入公益慈善組織,説明弱勢群體改善生活。不過即使不全職從事這樣的工作,或者沒有很多錢可以捐贈,你們依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你們可以花時間去瞭解一個新的議題、為某個問題奔走呼籲,或者參與志願服務,這些都很有意義。
大家想想,如果你堅信自己能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這該是多麼令人心潮澎湃、備受鼓舞的事情。而眼下正是大家施展才華的最好時機。如果這正是你們想要做的,就放手去做吧。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機,也沒有比現在更好的環境了@ Bill G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