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股市其實是一個零和遊戲,有些人盈利,就一定有人虧損。交易對手是誰呢?大致就三類(只研究美股)



1. 散戶(美國股市1/4的市值)

2. 被動管理基金(各種指數基金,占1/2的市值)

3. 主動管理基金(占1/4的市值)



這裡面被動管理的基金基本都是跟風者,散戶不但跟風而且資金量太分散。真正的交易對手,給股票定價的,是主動投資的機構投資者,也就是手握重金的基金經理們(Institutional Investors) 。近年來,他們只關注幾支股票:FANG




Facebook (FB), Amazon (AMZN), Netflix(NFLX) and Google (GOOG) 



在研究出交易對手以後,就可找到幾個必然性因素。



世界已經變了,尋找和理解下一代的優秀公司,需要不同的技能,大基金的基金經理們掌握市場上的主流的資金,但是他們理解世界的方式,不一定適應這個世界的變化。



基金經理們現在是怎麼瞭解行業和公司呢?觀察一下他們的日常行為,你會發現他們非常依賴一個資訊生態鏈,這個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市場調研和預測機構、公司財務部門、Sell Side分析員、Buy Side機構分析員。最高端的,靠賣資訊賺錢,信息不對稱,是白手起家最快的捷徑,越不對稱,越值錢。基本的流程是:



1.      公司財務部門發佈財務資料,並引用市場調研和預測機構的行業資料和行業預測,給出自己業績預測;

2.      Sell Side機構分析員根據各種公開信息製作投資研究報告,製作財務模型,給出指導價;

3.      Buy Side買方機構分析員製作內部使用的投資研究報告,提出投資建議;

4.      基金經理做出投資決策。



然而,在Post互聯網年代,社會的資訊傳播路徑、使用者消費決策方式、資訊基礎設施都發生了巨大變化,直接導致瞭解許多行業和公司的最佳方法,發生了改變。







舉個例子。看看投行及專家有幾廢?

Goldman今年年初提出六大投資建議,其中一項是睇好美元兌歐元及日圓升值,成績一般今年才過了一季,高盛就認輸,蝕了五厘離場。


另一例子,是Economist他們今年四月預言美元長期升值終止,美元四月份下跌百分之二,似乎啱左,但進入五月,美元指數連續幾個交易日反彈,收復四月所有失地。高盛及經濟學人絕非無料到,但是全球央行又減息、派錢、QE、負利率,影響美元的局限條件變化太快。今年日本加入負利率行列,不但沒有令日圓繼續貶值,日股大升,反而是日圓狂升,18個月新高,股市暴跌。



又一例子,Facebook上市的時候是38美金左右一股,很多做風險投資的朋友都買了它的股票。不過它第二天就跌破了發行價,接下來一路狂跌,最低跌到過17.7美金。在上市時買它股票的人的心情一定跌到谷底。這支股票在底部呆了一段時間後,反彈了,又跌回去,然後又反彈,然後盤固。我很多朋友都在股票回到成本價的時候,感覺終於甩難,鬆了一口氣,然後把股票賣掉了。



Facebook在接下來三年多的股價是這樣的:




2013年,Consumer Reports發佈Tesla的完美車評報告的第二天,猶太Joe(他的故事在此)決定研究一下這個公司,他於是做了兩件事情。首先,去TeslaMenlo ParkShowroom試了一下Model S這款車,然後,又花了幾個小時,到網上把Tesla的各種車評、Youtube上的個人車主的試車報告、Twitter上的評價,統統看了一遍。



看完了以後猶太Joe下了兩個結論:第一,Model S是個好車,不但在接下來一段時間供不應求,而且有機會成為一款美國的主流車型,第二,和這件事情的天花板相比,Tesla當時的市值還很低,所以接下來一段時間股價主要取決於社會對這個公司的關注度,以他對媒體和資訊傳播的理解,認為熱度才剛剛開始,還在發酵期。






於是猶太Joe立即就買入了它的股票(80美元左右),結果它在接下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升了近三倍。這支股票其實是中短線,並不是猶太人的主要投資邏輯,後來在220美元左右的時候沽清了Tesla,主要原因是覺得社會關注度已經到達頂峰,而自己對製造業、電池行業還不夠瞭解,沒有長期持有的決心。



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一個散戶不可能這樣去瞭解一家公司的產品和使用者回饋,也沒有手段去估算整個社會對一家公司的關注度的變化。但是現在不但可以,而且你我可以比大型基金的分析師做得更好、更快。



這 只是舉了一兩個例子說明,實際上,對於不同的公司,我們是用很不一樣的方法去瞭解的。而且我們有一個原則,就是除非我們覺得對一家公司的理解超過大部分大 型基金的分析員,否則,我們不會碰這支股票。許多研究證明,人常常只能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事實,選擇性地忽略和自己願望不一致的事實。然而,人總是知道自 己「知道什麼」但很難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




今年和過往一樣,私募基金64日截止。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my/2016/05/vc.html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