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 something and hit enter

Pages

Singapore Investment


On




  對於有車一族來說, 每月的油費讓人心動傷身, 那麼開車怎麼省油呢? 開車省油小竅門你知道多少?  

1、不要猛加油



這是以成倍增加油耗為代價的!

很多人喜歡享受猛加油的推背感, 而增加的這部分油耗並沒有實際意義,並沒有多跑, 所以如果沒有什麼著急的事儘量勻速行駛。   要省油就得避免起步時重踩油門, 重踩油門比一般正常速度起步, 耗油量會增加2到3倍。 其實重踩油門和逐漸加速, 要達到時速60公里, 兩種開法在時間上只差不到 10 秒到 20 秒, 要省油就不要搶那十多秒的快感。    

2、怠速要熄火



怠速的時候車是靜止的



燒掉的汽油一點也沒起到實際作用

或許有人認為怠速不費油, 因為怠速時的轉速很低, 要按單位時間消耗的汽油來說, 怠速燒的油的確不多, 但還是白白浪費掉一部分的油, 如果長時間停駛的話,別忘了, 不要保持怠速狀態,最好熄火!  

3、別怠速溫車



停車利用怠速來溫車相當耗油



還會讓引擎夭壽短命

如果你早上出門,習慣發動引擎, 讓車子溫個幾分鐘,千萬別再這麼做, 一天怠速溫車 5 分鐘, 一年就要一小時 80 多分鐘, 那得耗費很多油。   怠速溫車,時間一長, 引擎室汽缸壁會產生水珠, 水會使機油的潤滑效果衰減, 引擎反而容易損壞。   現在的車子不再使用化油器, 不必再像以前那樣,冷車要拉阻風門來溫車, 正確做法是一邊開車、一邊溫車, 只要速度不要太快,開個一兩公里, 引擎就能達工作溫度。    

4、別再堆雜物



車內不必要的物品有些重四五十斤



等於多載一個人,當然耗油

許多人的車內總是放一堆不必要的雜物,   一些不必要的配備,也許可以考慮從車內移走。 例如在無安全疑慮的情況下, 可以用補胎劑取代備胎, 備胎的重量少說也有 8、9 公斤。 又例如寶寶不搭車時, 兒童安全座椅可以拿下車, 雖然麻煩一些,但是可以省一點油,積少成多。  

5、不要亂改裝



拆下觸媒轉化器



反而會造成排氣管回壓過大

消耗引擎的力量, 想要省油反而得不償失。 有些改裝店老闆會建議車主拆掉車子的觸媒轉化器, 換上所謂的代觸媒, 一家汽車改裝廠的技師說,別再這樣做了!    

6、不頻踩煞車



靜止起步或低速檔起步



引擎得吃掉較高的油量

如果不保持車距, 你在馬路上很容易需要踩煞車, 當你踩煞車,自排車檔位會下降, 車子就得再從低速檔拉上來,   兩點之間,直線的距離最短, 如果你常常變換車道,行駛距離也比較長, 這樣也會多消耗一點點油, 而常常變換車道,為了超車, 一定得重踩油門,油耗自然會增加。   車速是靠加油提起來的, 如果不剎車會跑的更遠, 剎車了之後就浪費了之前燒掉的油, 還得重新加油前進。 在這不是讓大家不踩剎車, 而是要恰當地踩剎車。  

7、不低檔高速



發動機轉速超過 3500 轉



這樣做浪費了無辜的汽油

低檔高速是指開手動擋車型的司機, 自動檔車型也偶爾有,對於開手擋車的人, 特別是新手由於處理不好擋位和車速的關係, 又不會觀察發動機轉速, 因此經常會在低檔位的時候深踩油門加速。    

8、不隨便換胎



換了扁平比過高的性能胎



換這種胎引擎就得增加動力

​(也就是胎面的寬度比較大的輪胎)   有些人為了追求操駕的快感, 抓地性能,但胎面接地面積大, 摩擦力也大,油也就吃得多一些, 尤其是靜止起步時,耗油特別多。 在低速的時候油耗增加表現不明顯, 長時間高速行駛就很明顯了。  

9、不頻繁並線



直線勻速行駛的狀態下是最省油的

當然車速要在 80-90 公里/小時的經濟時速。   要實現這個目的,當然不能頻繁並現了! 道理很簡單,並線的時候必定要加速, 加速情況下肯定會比勻速行駛油耗高。    

10、蔭涼地停車



車子儘量避免在烈日下曝曬

停在地下停車場或有樹蔭的地方。 對一些老舊車輛來說,管路可能破漏, 烈日下油箱內的油容易蒸發,變成碳氫化合物, 會從一些老舊的管路或不夠密封的油蓋洩出。   此外,烈日曝曬,車內溫度升高, 發動引擎、開啟冷氣,要讓車內溫度降下來, 冷氣運轉的時間就比較久,當然會多消耗一點汽油。 當然,如果換裝隔熱效果較佳的隔熱紙, 也可以讓車內冷房效果比較能維持, 如此冷氣壓縮機運轉時間就比較少, 引擎也就比不那麼耗油。    

11、不超速行駛



我國的高速公路通常



限速 110-120 公里/小時

但是實際上很多人為圖一時之快, 增加不必要的油耗,又不安全。   因此, 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最快不要超過 120公里/小時, 即便是有著急事也不要開的那麼快, 這種情況下出現交通事故 就不僅僅是增加油耗這麼簡單了。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