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耶魯大學,1979年的時候有一群同學在開同學會,他們畢業了25年。這一群同學說學校很照顧我們,不如捐筆錢給學校啊。
這個想法一說出來就受到支持,所以有幾十個學長也捐了錢,他們自己這個班的同學捐了7萬5千美金,比他們高一屆的捐了30萬美金,總共是375,000美金。本來他們想這個錢直接捐給學校就算了,但後來有人說學校不會理財,不如我們來幫學校理財。於是他們就用這筆錢給學校理財,用25年的時間看這筆錢會變成多少錢。結果25年後,也就是2004年,美國耶魯大學收到歷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捐款,總共1億1千萬美金。為什麼會有這1億1千萬美金呢?
是因為平均這個錢操作的基金複利是37%。
以理財舉例,比如你現在往銀行存入100元錢,年利率是10%,那麼一年後無論您用單利還是複利計算利息,本息合計是一樣的,全是110元。但到了第二年差別就出來了,如果用單利計算利息,第二年的本息合計就是120元;可複利就不一樣了,第二年的本息合計成了121元已比單利計算的多了1元錢,如果本金或利率再大一點,年限再長一些,差距之大可想而知!(複利公式=本金x(1+利率))
您知道5%複利意味著什麼嗎?
存1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6.2%。
存2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8.2%。
存3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11%。
存4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15%。
存5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21%。
存6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29%。
存70年相當於銀行單利42%。
複利投資-神奇的複利力量!
諾貝爾獎金始終發不完的故事
諾貝爾基金會成立於1896年,由諾貝爾捐獻980萬美元建立。基金會成立初期,章程中明確規定這筆資金被限制只能投資在銀行存款與公債上,不允許用於有風險的投資。
隨著每年獎金的發放與基金會運作的開銷,歷經50多年後,諾貝爾基金的資產流失了近2/3,到了1953年,該基金會的資產只剩下300多萬美元。而且因為通貨膨脹,300萬美元只相當於1896年的30萬美元,原定的獎金數額顯得越來越可憐,眼看著諾貝爾基金走向破產。
諾貝爾基金會的理事們於是求教McKinsey,將僅有的300萬美元銀行存款轉成資本,聘請專業人員投資股票和房地產。新的理財觀一舉扭轉了整個諾貝爾基金的命運,基金不但沒有再減少過,而且到了2005年,基金總資產還增長到了5.41億美元。從1901年至今的111年裡,諾貝爾獎發放的獎金總額早已遠遠超過諾貝爾的遺產。
諾貝爾基金會長線投資的歷史,追求複利收益的歷史,伴隨著人類的各種天災人禍和戰爭。可是一路走來,長線仍有可觀複利收益。
從1953年到現在,諾貝爾基金的年平均複利速度超過20%。
美國伊利諾斯州森林湖市100歲老婆婆離開人世後,竟將700萬美元的遺產都捐贈給了她的母校森林湖學院。據老婆婆的多年好友日前披露,這名百歲老太的700萬美元鉅款,竟然全都是來源於她在1935年購買的180美元美國雅培公司的股票。
這個真實案例,是開始於1935年,其後也經歷了一系列的戰爭包括二次世界大戰、冷戰、其他大大小小的局部戰爭,還同樣經歷了全球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天災人禍等,一路艱難走來,長線投資仍然達到16.3%的年化複利收益。
人類的經濟縱然有波動,但始終是向上的。科學技術的進步,社會的發展,總會帶來一個又一個的或者是地區或者是具體新興產業的經濟熱點。
經計算,70年平均每年的複利收益是16.3%。
2005年,在布魯克林工藝大學任教60年的歐斯默夫婦相繼去世。兩人膝下無子,二人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教授。但當清理他們投資財產時發現,發現他們有一筆資產已累積到8.57億美元。當然後來全部捐贈了。那麼,他們的財富從何而來?他們一對普通的學校教授,為何有如此之大家庭財富儲備?
原來,早在1960年,大學教授歐斯默夫婦以獨到眼光把僅僅不過5萬美元的積蓄交給巴菲特打理,並且一放就是45年從沒有取回。
45年後,總資產達到8.57億美元。平均年回報率24%左右。
金融學上有所謂的72法則,用72除以增長率估出投資倍增或減半所需的時間,反映出的是複利的結果。
舉例來說,假設最初投資金額為100元,年利率9%,要想計算本金翻倍的時間,使金額滾存至200元,就利用「72法則」,將72除以9(增長率),得8,即需約8年時間。
雖然利用72法則不像查表計算那麼精確,但也已經十分接近了,因此當你手中少了一份複利表時,記住簡單的72法則,或許能夠幫你不少的忙。開始時的一點點投資,經過利滾利的發展後,差異如此之大,這不能不令人感到投資的微妙。仔細再想想,這樣的投資不就是我們人生的一個經典的縮影嗎?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的威力比原子彈還可怕」。對於一個剛剛起步的,擁有良好基礎素質、條件的年輕人,複利型的職業規劃,是成長之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不但對這個年輕人本身,更對他的家庭以及他將工作的企業都非常有價值、有意義。
我們每人每天都有一筆不菲的投資基金,誰都不多不少,那就是時間。時間一樣,關鍵是你把它投資在哪裡。有的人把時間撒在了學習和工作中,有的人把時間撒在了家庭中,有的人則把時間押注在混沌當中。似乎這一天的投資不足以決定什麼或者改變什麼,但是如果是兩天、三天、四天,或者一直持續30年,那麼,當初意想不到的結果就會像被施展魔法似地發生,而施法者正是複利也。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