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200萬會買樓還是買股票?
其實我對投資什麼項目沒有既定立場,我認為投 資物業、股票、生意、債券、商品期貨、外匯等,全無問題,正所謂「行行出狀元」,每個投資領域都有達人,重點是自己的能力圈在那裡,就應該投資那裡。每項 投資都應該看風險與回報,絕對不會標籤了什麼數額就應該投資什麼,又或者投資項目中每個比例佔多少,這是給了自己無謂的限制。
這些留言的概念有兩個層面,第一是數額問題,第二是應該投資物業。我先說第一個,有200萬都不會投資「這些」,我想留言者可能是指「股票」,又或者指在雜誌中「所例出的股票」,可能對不少人來說,不同的數額會有不同的投資範圍,200萬的投資額是不應該投資這些的。
以前都分享過,多年前有朋友聽見我買匯控,第一時間就話:「這不是我們買的」,我好奇 地問個原因,朋友解釋說:「匯控這類上落波幅有限,有很大個本金來賺股息就有著數,我們本金小嘛,應該買細價股,賺波幅,搏取第一桶金,之後才保本,再考 慮買匯控這類公司」,記得這個對話還在金額海嘯前,已經七八年了。
我當時深深迷上了股神的理論,對複利率的威力十分著迷,對朋友的意見亦不以為然,投資 沒有對錯,只有自己選擇自己的路。我選擇的就是多年來努力累積資產,注意現金流,注意股息回報,今天的股息收入算是相當穩當,而這位朋友呢?他選擇賺取波 幅這條路,七八年過後,還是在「搏」第一桶金的階段,忙碌於買貨走貨的遊戲之中,每星期聽股票行情一定比我多亦比我勤力,終日為了賺取三兩萬的盈利。這令 我反思,把股票標籤成多少本金才能買,真的有好處嗎?
富人的世界,他們的財富都跟日常生活支出、收入、薪酬沒有多大關聯,考慮問題都會以百 分率。就拿其中一支內銀股來看,股息6厘,1萬的投資是6厘,10萬的投資又是6厘,100萬的投資也是6厘,就算中央的匯金公司數以千億計的投資亦是收 6厘,我看不到200萬不應該投資這些的理據何在,200萬是多是少,又在關聯著自己的薪金及支出數額嗎?
至於,是否應該投資物業?我本身早已經擁有自住物業的,所以先假設這是指投資物業,不 是指買入自住物業。投資物業與否,跟其他投資工具一樣,要視乎對這投資工具的認知,又要視乎個人財商,同一個投資工具放到不同人手上可有不同功效。今天還 在投資物業的朋友,亦有幾位著名blogger,都不斷能透過買賣物業制造到好的現金流。
不過對我來說,投資物業的功力不算高深,在今天中原指數達135之時未能貪婪,反而變得有 點恐懼。相比之下,這些年來的股票價值及價格反映出頗吸引的投資機遇,近月A股狂升,股票組合的升幅可想而知。按上升空間的預期,樓市、股市,相形見絀, 還認為有200萬在手應該立即投資樓市的朋友,我想他定必對樓市有極高深的了解,若不,單從金額決定投資操作,這不可取。
另外,我曾寫過一篇《重視股息就是「食息派」?》 的文章,點出一個多數人都誤會的概念,其實重視股息收入不代表賺得不深。人人都常把股息看待成5厘,就算派超高息的股票,可能10厘吧,這都是要資產本身 很龐大才能起到作用,不是嗎?其實股息是其中一個投資指標,又拿200萬資產來看,買入5厘息的股票組合時,年收10萬,這個股票組合的股價每天都在變 化,升也好、跌也好,都不太影響心情,因為每年穩賺的是六位數股息。當股災時,股價大跌,息率颯升,投資者有多餘資金不妨加注,增持股息率高於5厘的股 票。到股市大熱時,股價大升,令股息率大跌,例如只剩3厘,同樣派10萬股息計,這個資產今值333萬,股息率被股價升跌而影響了2厘而已,帳面就賺了 133萬,貪心的投資者可以有很多操作方法,套現?減持?換馬?繼續收息?
誰說這個投資策略不行,很希望聽到他有更具體的理據,最好是評論者本身有這個能力,有 足夠財商,甚至是過來人給意見。相反,若是能力不足,未夠財商,又或者入世多年仍苦無方法累積可觀資產的,看到別人的個案時,建議不妨虛心研究學習討論, 這比每事先否定來得更實際,對自己亦有最大好處。
另外,今天yahoo把imoney整篇專訪內容分享了,沒有頭像,只有內容,更好!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