辭工出來搞生意
我沒有詳細與他討論我的看法,只是鼓勵兩句, 唯一問的就是他有否取得其他前輩的意見。其實我對踏入生意世界是有不少看法的,相信這裡的blog友都會知道,不過對這位朋友還是沒有多表達我的看法,主 要原因,是有時說話都要找好對象,如果一開始就知道人家不會聽你指指點點的話,不妨祝福人家就是了。
在工程界多年,實在聽到不少承辦商的世界是如何困難。例如十之八九的承辦商老闆都不是全心做好工程,為的只是接到生意後就拿合約到銀行借貸,一單續一單的生存著,十個煲只得一兩個蓋,資金流不行的話,大不了就把公司關門大吉,拖欠薪金,沒什麼道德可言。
初出來開始一盤生意,又怎樣能接到生意呢?就算今時今日,接到大生意,大發展商的工 程,合約埋單時都會一拖再拖,這些故事在我們工程師之間討論足夠多了。曾有經驗,顧問代表業主叫承辦商上公司,傾尾數,顧問看兩看承辦商的單據文件之後, 就斬釘截鐵地說不想看見7位數字(即過一百萬元),於是承辦商就回去改了,因他知道如果不改的話,都不知何時才可以收足尾數。
以前看過黎智英先生及王維基先生的書籍,談及他們做生意的逸事,令我明白到做生意是解 決問題的過程,做一盤成功的生意就要解決社會上最大的問題,就是填補著社會失去了的部份。例如,我很欣賞近年中央洗碗公司的誕生,由於最低工資法例實施, 洗碗工人難求,令食肆營運者為請洗碗工而苦惱,這令洗碗出現了轉變運作模式的需要,這時候不少中央洗碗公司就出現填補了這個缺口。
看到中央洗碗公司的例子,我會認為只要看到需要及價值,自然可以創造一盤有利可圖的生 意。但如果只做一些社會上本來就有的生意,重複一些本來就不缺的部份,加入競爭之中,為做生意而做生意,又有何意義呢?生意策略有分「藍海」及「紅海」, 「藍海」策略是開拓新的生意市場、新的需求、新的天地。而如果只在同一個市場跟同行爭鬥至紅流成河,這只是「紅海」策略,未必可取也。
這是我對朋友這次舉動的看法,雖然看來我對他這個想法有保留,但也希望這位朋友能成功,說不定有另一個生意奇才出現,始終有出來做生意的概念總好過一開始就想著一世打工吧。無論我這些較負面的言論對朋友有否幫助也好,他還是沒有機會聽到,為何人家會不太願意跟他提出意 見呢?這是這位朋友需要反思的問題。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