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分析員的預測準嗎?
市場如火如荼,日日過千億,A股更突破萬億,分析員的用詞愈加出位火爆。近日,不但有不少A股分析員和股評人士紛紛發表意見,證明自己在一周、一個月、半年、甚至一年之前,就已經看到了這一輪大牛市,而且有同樣多的分析員開始對下一階段的市場走向,給出了3000點、3500點、4000點, 甚至5000、6000點的預測。
可信度幾分?不走的大笨鐘 ,一天也會對兩回。作為投資者,首先是要建立自己的專業判斷能力,否則還是遠離市場的好。
在1997-2000的美國互聯網泡沫期間,美國多家投資銀行的策略分析員都給以科技股,乃至整個股市極其樂觀的預測。其中不乏很多分析員預測某支股票的價格會在今後一年內暴漲200%,Dow Jones指數會在2000年漲到30000點,納斯達克指數會在2000年漲到10000點的大膽預測。
結果呢?結果當然是以分析員吸引了大量投資者和資金沖進互聯網泡沫的頂峰,而虧得衣衫盡失輸身家收場。
非但如此,國際資本市場的長期實證研究表明,那些評級較高,屢獲殊榮的明星分析員所推薦的股票,在牛市時振奮,在熊市時萎靡,這本是人之常情,大量的分析員們也未能倖免。歸根結底,利用短期股票升跌來預測長期市場方向的做法,是人類非常根本的一種代表性行為偏差(representativeness bias)的直接反映。
分析員們之所以經常語出驚人,是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其實既擁擠又殘酷。著名分析員可以賺的缽滿盆滿,而無名者為了出名,不惜用極端的預測來吸引專業投資者的關注和好感,以及年底評選時的選票。分析員的推薦後面, 往往有其機構, 和其自身的商業利益。
美股為股票上市進行承銷的券商,為某檔股票提供做市商服務的券商,和正在爭取某家上市公司增發和發債業務的券商,往往會給這些公司提供特別正面的股票推薦。其原因, 不外乎是因為券商為了能獲得上市公司的青睞, 提供不負責任, 甚至虛假的股票推薦。在美國互聯網泡沫爆破之後,多間著名投行的分析師都因為在互聯網泡沫期間,故意散佈不負責任的股票推薦,掩護上市公司或本公司自營部門減持股票,而受到美國證監會和美國紐約州法院的調查和起訴。
其中多位分析師在接受調查後, 被發現確實存在故意誤導市場的行為,並被終身禁止進入美國資本市場。Henry Blodget,這位美林證券曾經如日中天的互聯網分析員,承認自己的很多看多的股票推薦都受到自己和所在機構的利益衝突的影響。並且同意接受終身禁止進入美國股市的處罰。
之後,他把自己在華爾街擔任分析員的經歷彙集成《 The Wall Street Self-Defense Manual》一書,説明廣大中小散戶認識自己投資中的誤區,識別和規避股市中的深水炸彈。
Henry Blodget後來創辦了Business Insider,早期投資人之一就是當年他力挺的亞馬遜Jeff
Bezos。
明啦嗎?遠離市場遠一些,你會和我們一樣,發掘到好似Under Armour, GoPro這類倍升股。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