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無意外這應該是最後一次的單筆股息分享了,因為通常也會在八月份發股息的LPI貌似會比往常遲的時機公佈業績,連帶股息的發放應該也會比較遲,不過無妨,超越去年成績的目標在上個月已經達成,本月份的被動薪水都衹是錦上添花。
總覺得,人抗拒風險的能力,其實是在逐漸減弱的,尤其是到了中年之後,揹負著越來越多的關係與責任,上有父母,中有伴侶,下有子女,一個人的失業往往是全家人的災難,多少家庭矛盾因此而生。
人在沒得到的時候很無所謂,但得到了之後再失去,痛苦的程度就會翻倍。
故此不少年輕人并不多害怕失業,反正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道路漫長機會多,可對於浸淫職場多年的中年人,無論是能力還是心態都早已固化,衹跟自己服務的公司融為一體,到了外界反而格格不入,想要要求跟之前一樣高的薪資,恐怕是難上加難。
害怕自己有一天也會遭遇中年失業打擊的人,憂慮每天的工作內容也是替代性高獨特性低,每年看到公司里進新人都心有戚戚,生怕自己哪一天就被替代了去。
有人向水星熊懊悔自己在大學時選錯了主修專業,令自己沒獨特的技能,證書含金量不高,要是能有時光機回到過去就好了,他一定會告訴自己,千萬不要學這個專業。
聽到這番話時,就想起常聽到的散戶心語:早知什麼領域會迎來低迷/高峰,那我早前就一定all out/all in它了,都是因為這個錯失,讓自己做不到財務自主,還在每天為錢苦苦掙扎。
在這個瞬即變換的時代,早就已經沒有了黃金專業一說,四年的大學時間太長,任何人都無法準確預測一個行業在四年之中的發展趨勢。
沒有什麼選科能改變人的一生,真正重要的,是你為自己的前程,用心了多少。
比如,同樣是學服裝設計,有人的知識衹停留在考卷上,色調布料花紋僅限於理論,而有的人卻能拿得出自己創造的作品。
這個分工不斷細化的社會,已經不會讓任何專業再享有“無可替代”的金飯碗,但衹要你能夠證明自己優秀,就依然能夠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或學院生,包括剛畢業時的自己,說起專業理論一套接一套,但一旦到了實際問題就束手無策,因為缺乏思考體系,拋開書上的現成內容之外一無所知。
沒有多少人在乎你用地道的倫敦腔背誦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大家只會關心你在跟對方交流中,能否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沒有人關心市場營銷的十三條黃金定律具體是什麼,大家衹會關心你做的報告是否符合老闆的要求,是否反映市場的實際情況,是否能為下一步的行動做出指導。
你的能力是否成熟,是否有優勢,名片上的title用處不大,關鍵在於,你脫離了某一個固定的平臺,還是否能夠東山再起。把眼光轉向於身價,從關注工資的漲幅,到關注自己所能創造出來的成績。
沒有哪一個學科專業,沒有那一份工作事業可以定義你的一生,祇有能力是可以無縫遷移的。
沒有誰是在一開始的專業選項之時就一敗塗地的,我們往往是在不經意的習慣之間才輸光了自己。
把期待放在自己身上,心才會感到自由。
http://mercurychong.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