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面書的最後一篇。告別的話,在《終結星聲》系列已經寫過了,股息的記錄,也已在週末寫過了,今天就不婆媽,以平常心和往常一樣寫寫故事和大家一起思考就好。
配合離開的主題,聊聊退場時的姿態。
以前上司出自好意,在別人求助下幇一個同樣來自大馬的外勞在PNG找工作。把他推薦給幾個相熟的老闆或負責人時,老闆們都相續拒絕了,在上司的追問下,他們才提及這個單在PNG就換過幾次工的人,在離職後就必然會向身邊人大肆鋪張説前公司的壞話。
再回看他在各種社交平臺所發的各種朋友圈,不是“常常随意日夜換班還得接老闆的追魂call,完全沒有自己的生活,這不是工作,這是賣身。”,就是“弄錯了一點點小東西,就要大小聲罵人擺架子,算老幾?”等評論,都是他離職後發的,點贊的人不少,有人在留言區打聽那家公司的名字,他也如實相告。
所以老闆和負責人們都對上司説,你知道我們這行,也知道PNG政府朝夕令改的作風,加班熬夜突發事情還不都是常態,要是他哪天從我們公司走了,是不是也要把我們駡一通?
為了招一個人,壞了公司的名聲,這責任我覺得沒必要擔起,請你見諒。
上司表示理解,同時也委婉地告訴那個來求助找工作的人,或許可以停止那些離職後駡前老闆的作風。不過他沒有絲毫反思而是理直氣壯地回應:“憑什麼呀,我反正都走了,受過的氣,說說還不行?”
對啊,反正都走了,沒人能駡你了。
可是說了又能怎麼樣呢?除了嚇走潛在的雇主之外,難道還寄望等到前公司的一句道歉不成?
xxx
另一個做IT的朋友,從畢業開始就在一家創業公司賣命,跟著老闆一路從四個人的臨時組合打拼到如今上百的團隊,也漂亮地完成了很多個賺錢的項目。
某年當公司商量股權分配的問題時,本來在公在私都屬於他的那一份,卻無端縮了水。不是不委屈的,他跟老闆溝通了幾次未果,正好獵頭公司上有一份更好的offer,他決定跳槽。
好友聽到他的遭遇紛紛為他打抱不平,提出各種建議來在離開前為這公司製造點麻煩出口氣。
可無論大家怎麼説,他始終擺手拒絕,説:“我一畢業就進公司,從什麼也不會到現在能獨當一面,也是公司給我的平臺和機會,雖然這樣走了有遺憾,但也算是互相成全吧。”
他將所有工作相關的文件歸檔整理好,手把手的跟繼任的小夥子做好交接後才離開。
他走的那天,老闆專程給他一個沉甸甸的紅包,他也笑笑接了。
他在新公司順風順水,幾乎是以開火箭的速度做到了部門總監級別,他有次跟公司的CEO吃飯,感謝對方一直以來的提撥和給於表現的機會,而CEO一笑:“你知道嗎?對新來的人,一開始我其實也不敢把那麼多東西交給你,是xxx拍著胸脯説你沒問題,xxx那是什麼人啊,能讓他說好的人,肯定得非常好才行,所以才讓你試試的,你果然沒讓我失望。”
而xxx,就是他前老闆的名字。
CEO一番短短的話,讓他嚇了一頭冷汗,原來他們是認識的啊,原來他們真的會在背後談起我啊。
每個行業的圈子或都比你想像的更小,正是因為如此去,離開時更需要體面。
xxx
曾經,水星熊看2018世界盃時,被日本隊刷了一波好感。
日本隊在跟比利時隊的比賽中落敗,止步16強,遺憾地離開了世界盃的賽場,鏡頭掃過日本的觀眾席,一片悲風苦雨。
可是哭完,遺憾完後,他們還是堅持清掃了自己坐席前的垃圾才離去,而日本隊更是將更衣室都清理得乾乾淨淨才走,並用俄語在更衣室留下一句:謝謝你。
總有某個時刻,我們會心生:以後再也不會來這裡了。
有的人,是那種因為“反正不會再相見”而難免懈怠的個性;可有的人,卻是因為“反正不會再相見”而更加認真的對待離別。
離開,僅僅是不再見而已嗎?
或許,那也是你能留給別人最後,也是最好的印象。
它比第一印象,更能證明你是誰。
如何上場,靠的是本事;可如何退場,靠的是態度。
入場的時候,誰不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恨不得將最好的自己端著展示給人看。可退場的時候,卻往往難免因為不會再見,不必負責的告別感生出懈怠和輕慢。
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講,就像正道理財投資,那並不是不可為,而在於願不願意做。
你離開時的姿態,就是對自己最好的證明。
是否願意在別人看不到的地方下功夫,才是一個人的素養之所在。
那是一個人的選擇,更是一個人的格局。
就這樣,別了,謝謝面書,謝謝讀到這句話的你。
http://mercurychong.blogspot.com/2020/08/blog-post_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