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哥知道很多新手肯定非常懒惰阅读长长的文章,
如果你们对以下的内容产生兴趣,
那么才花时间阅读吧 。
1.彼得·林奇是如何提前判断汽车行业并不乐观,尽管其他分析师都一致看好?
2.短期国债的利息率高于长期债券对股市的影响。。。
3.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4.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因为。。。、
5.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
6.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7.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
“智慧”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唯独缺乏知识的人会把它当成一种“神秘”,
欲揭开“智慧”的“秘密”,
唯有坚持地多读多看多研究。
全哥小小目标,
先分享自己阅读过的100本书,
用精简的方式分享阅读的乐趣,
并且把这100本的小目标视为一个“起始点”,
一步一脚印的完整自己心目中的“财富图书馆” 。
作家简介
彼得·林奇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全球最佳基金经理”,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林奇1977年接管麦哲伦基金,1990年急流勇退宣布退休。在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间平均复利收益率达到29%,总投资收益率高达27倍,创下了有史以来最高基金业绩的神话。在人们的眼中,彼得·林奇是一个选股天才,仿佛拥有点石成金的金手指,彼得·林奇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之于篮球,“老虎”伍兹之于高尔夫;他将整个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把选股变成了一种艺术。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管理140亿美元基金的专业投资者,1990年专门为业余投资者写作了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One Up On Wall Street),讲述一套简单易懂的业余投资者发挥自身独特优势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投资成功之道。连林奇本人也没有想到这本书竟然在随后的10年间重印30次并且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最畅销也最受业余投资者欢迎的投资经典名著之一。
3年之后,即1993年,林奇又出版了一本《战胜华尔街》(Beating the Street),这本书又成为当年美国第一畅销书。
全哥不想用太精简的方式呈现这本书的精华,
全哥认为书中最精华的是他在晚期的回忆篇,文长,值得保存反复阅读!!
策略大转变
1986年麦哲伦基金取得了23.8%的投资收益率。1987年上半年就取得了39%的投资收益率,道琼斯指数也上涨到2722.42点,创出历史新高,美国各大主要媒体一致鼓吹大牛市来了。但我却不愿盲从,5年来第一次进行策略性转移,从进攻转为防守。我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很长时间了,那些想买新车的人也早都已经买好了,那些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汽车公司盈利预期还是非常乐观,但我自己研究后发现这些盈利预期并不可靠。于是我开始减持汽车行业股票,大量增持金融行业股票,特别是房利美公司和储蓄与信贷机构的股票。
1987年5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突破100亿美元。这时候那些喜欢唱反调的人又开始放出冷言冷语了,他们说麦哲伦基金规模实在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战胜市场。我无法确定,这些怀疑主义者的冷言冷语对我的投资业绩的贡献有多大,但是我敢说贡献肯定不小。麦哲伦基金规模到10亿美元时,他们就开始警告说规模太大了,后来基金规模达到20亿、40亿、60亿、80亿,一直到100亿美元,他们一直警告说基金规模太大了,反倒每一次都刺激我下定决心,更加努力,把投资业绩做得更好,证明他们说基金太大不能战胜市场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其他大型基金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停止申购,不再向投资者开放,但麦哲伦基金一直保持开放,即使是一直保持开放这一点,也招致不少批评之声,他们指责这是富达公司过度利用我的名声,吸引更多投资资金,以赚取更多管理费。
到了1987年,麦哲伦基金规模已经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仍然能够战胜市场,这让我感到十分满意。可是为此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我感到身心俱疲,我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天天在办公室里跟那些股票在一起。其实我本来在1987年那时候就想要功成身退,准备辞去基金经理职位了,但我却又拖了3年才真正离开麦哲伦基金,原因是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硬是把我留了下来。
我不敢吹牛说自己当时已经未卜先知预料到股市要崩盘了。其实那时候股市疯狂上涨,股价普遍高估,暴跌1000点势在必然,但事后诸葛亮只能在事后看得一清二楚,在事前谁也不知道未来股市会如何。我平时总是能够用大局观来洞察未来,我对股市长期大趋势总是持乐观态度,因此我尽量让自己忽视股市可能出现的大调整。我当时几乎是满仓,基本上把资金完全投资在股票上,手头上几乎没有什么现金,就这样进入了这次危险莫测的股市大调整。你看,我选择市场时机的本事也不过如此。
好消息是,在1987年股市崩盘前的8月份,我抛出了几十家储贷机构的股票,原来这些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的比例高达5.6%。我发现有些储贷机构的贷款实在愚蠢之极(我们基金内部的储蓄与信贷机构分析师艾利森也已经发现这一点),因此我赶紧获利了结。但坏消息是,我把从储贷机构股票上赚来的钱又去买入了其他股票。
1987年股市大崩盘之前,麦哲伦基金投资业绩为39%,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了41%,我竟然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这让过去一直战胜市场的我气得简直要发疯。我记得那时我妻子劝我说:“你已经为投资者赚了39%了,只不过仅仅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没错,事实证明卡罗琳说的是对的,我的确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到了12月时,麦哲伦基金净值大跌了11%。这让我总结了第12条林奇投资法则:
要治疗那些觉得自己的股票肯定会大涨的幻想,最好的药方是股价大跌。
我应对股市大跌的经验,最早来自于自己愚蠢幻想的破灭。1977年我刚接管麦哲伦的前几个月,大盘下跌了20%,但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净值反而上涨了7%。这个暂时的胜利,让我有些昏了头,自以为很了不起,股市回调让别的投资者栽了大跟头,却难奈我何。可是等到下一次股市大幅回调,从1978年9月11日~10月31日的股市大跌,我觉得自己的幻想就彻底破灭了。
那次股市大跌相当猛烈,主要是因为,美元汇率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大增,国会关于减税议案争吵激烈,美联储又紧缩银根。此外,短期国债的利息率竟然高于长期债券,这种债券反向收益率曲线十分罕见。结果股市跌幅很大,麦哲伦基金跌幅更大。从此往后,我的基金经理投资生涯中,一直持续保持这样的规律:一旦股市跌得很惨,麦哲伦肯定跌得更惨。
我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间,一共遇到过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麦哲伦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得更惨。在大盘下跌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盘指数跌幅更大,但大盘反弹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盘涨幅更大。这种基金持股大幅波动的现象,我总得在年报向投资人解释才行。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诗意的说法:长期而言,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1987年总算熬过去了,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1987年,我能够把麦哲伦基金的亏损弥补回来,一年到头还取得了1%的盈利,让我能连续10年保持盈利,多少也算是一个胜利。而且我的投资业绩,连续10年保持超过股票基金平均水平。此外,规律再次应验,麦哲伦基金反弹幅度也再次超越大盘。股市大崩盘暂时性地解决了麦哲伦基金的规模问题。1987年8月股市崩盘前,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为110亿美元,股市崩盘之后,到了10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就缩水到72亿美元,仅仅一周,基金资产缩水规模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
我在我的上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曾经说过,1987年股市大崩盘时,我正在爱尔兰度假打高尔夫球。那时许多投资人吓坏了,我不得不大量卖出很多股票,以筹措现金,应付基金赎回。10月份麦哲伦基金仍然有6.89亿美元申购,但赎回金额高达13亿美元,赎回以2:1的比例远远超过申购,第一次一反过去5年来申购总是超过赎回的趋势。不过麦哲伦基金的大多数持有人还是留下来与基金共渡难关,他们平静地看待股市崩盘,不过是一次大跌而已,绝不是什么世界末日,不必惊慌失措。
但是对于那些以保证金账户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来说,真的是世界末日来临了。他们是向证券公司借钱透支买股票的。股价暴跌,他们的账户被打爆,只好眼睁睁看着证券公司强行平仓,把他们的股票卖掉,以补足保证金,而卖出价格往往是底板价,真是割肉割得心痛。这时我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到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因为预料到肯定会是黑色星期一,所以我下面的几个交易员,星期天还特别加班,以做好应付大量卖出股票的准备。富达公司整个周末都在加班,计划如何应对股市暴跌引起的巨额赎回。在去爱尔兰度假之前,我特意把现金头寸提高到一个相对而言很高的水平,相当于基金以前单日最大赎回金额的20倍。没想到这还是远远不够。股市崩盘后基金赎回如波涛汹涌。我被迫在周一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周二又再次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在我最想应该趁低大量买入股票的时候,我却只能为了获得现金应付赎回而卖出股票。
这表明,一只投资基金成功还是失败,基金持有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在危急时刻,基金持有人能够信心坚定地持有基金,决不惊慌失措地赎回,基金经理就无须为应付赎回压力,而被迫以不合理的低价抛出股票。
股市企稳之后,福特汽车仍然是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接着是房利美、默克制药、克莱斯勒汽车和数据设备公司。当时反弹中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型公司股票,例如,克莱斯勒汽车由每股20美元反弹到每股29美元,福特从每股38.25美元反弹到每股56.625美元。但那些一直紧抱着这些周期股的投资者,后来却会非常失望。3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克莱斯勒股价跌到了每股10美元,福特汽车股价跌到只有每股20美元,还不到1987年股价的一半。[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好股票就会变成烂股票。]克莱斯勒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8年克莱斯勒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1989年最起码还能达到每股收益4美元,结果1989年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每股收益又下降到0.3美元,1991年公司业绩更是大幅下滑,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出现了亏损。当时我看到的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切情况都让我十分失望,于是我就全部抛出了。
克莱斯勒业绩一路逐步下滑期间,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还在大力推荐买入这只股票。我觉得,自己对克莱斯勒盈利最乐观的预期,可以说是我认为自己已经乐观到无法再乐观的程度,却还比不上华尔街分析师们最悲观的预期盈利水平。当时我最乐观的盈利预期是每股收益3美元,而一些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却高达每股收益6美元。一旦你发现你对一家公司最乐观的预期,竟然还比不上市场上对这家公司最为悲观的预期,就得当心股价已经被高估到天上了。
1987年股市崩盘后,最赚钱的股票是成长股,而非周期股。幸运的是,我已经把汽车股抛出,把资金投资到业务一流且财务报表稳健的好公司股票上,如菲利普——莫里斯、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默克制药公司和大西洋里斯菲尔德(Richfield)公司等。菲利普——莫里斯成了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此外,我还大量买入了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占到基金投资组合的2%。(事实上2%的投资比例仍然是不够的。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市值占整个股市总市值的4%,麦哲伦基金只持有2%,这实际上是我在赌这只我十分看好并大力推荐买入的股票会下跌。继我之后管理麦哲伦基金的莫里斯·史密斯(Morris Smith)指出了我这种做法的荒谬之处。
通用电气公司的例子还表明,把公司简单分类,归入某种类型股票,然后就一直用老眼光看待这些公司,不知道根据公司发展情况而重新审视这些公司股票,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市场普遍都认为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只毫无生气平庸乏味的蓝筹股,有些周期股的特点,但绝对不算是成长股。但是请看看图6-1,也许你会误以为这是某个稳定成长股,如强生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可是你绝对想不到这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一些不受市场青睐的金融服务行业股票,其中包括好几家共同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股价大跌,因为华尔街担心投资者会大量赎回基金。
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
我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后一天,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40亿美元,其中现金头寸高达14亿美元。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让我吸取了很大教训,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我当时还在一些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大型保险公司股票上大规模建仓,如美国家族人寿保险公司(AFLAC)、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普里美利加(Primerica)公司等。我还增持了制药公司股票和国防行业公司股票,包括雷神公司、马丁·马瑞塔(Martin Marietta)公司和联合科技公司等。由于华尔街以为当时苏联大力推行“公开”(glasnost)政策会结束东西方冷战,给世界带来和平,战争不再有了,国防企业的股票价格当然会暴跌。和往常一样,华尔街对国防工业实在太悲观了。
图6-1
我仍然继续不看好周期型公司股票,如造纸、化工和钢铁等行业,虽然其中有些股票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我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消息表明这些周期型行业非常不景气。我在国外股票上的投资比例高达14%。另外我还增持了医疗服务提供行业、烟草行业和商业零售行业的股票。当然还增持了房利美股票。
房利美已经取代了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的地位,成为麦哲伦基金的最重要持股。一只基金重仓投资一只股票,持仓达到5%的比例上限,而且这只股票2年上涨4倍,对基金业绩贡献当然非常大。过去5年来,房利美这一只股票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而房利美这一只股票为富达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赚的钱高达10多亿美元。这也许创下了一家基金公司从一只股票上赚钱的最高纪录。
排名第二的让麦哲伦基金最赚钱的股票是福特汽车(1985~1989年共盈利1.99亿美元),其他最赚钱的股票依次是:菲利普——莫里斯(1.11亿美元)、MCI公司(9200万美元)、沃尔沃汽车(7900万美元)、通用电气公司(7600万美元)、通用公用事业公司(6900万美元)、学生贷款销售公司(6500万美元)、凯普尔公司(6300万美元)、洛斯公司(5400万美元)。
在麦哲伦基金这9只最赚钱的股票中,有2家汽车制造公司,1家生产烟草和食品的公司,1家经营香烟和保险业务的集团公司,1家发生过事故的电力公司,1家电话公司,1家多元化经营的金融服务公司,1家娱乐行业公司,1家专门购买学生贷款的公司。它们并非清一色的成长股或周期股或隐蔽资产型股票,但就是这些股票一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8.08亿美元。
尽管由于麦哲伦基金规模很大,我买入一只小盘股数量再多,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我买入的90只或100只小盘股对基金的业绩贡献汇总起来,就相当可观了。我买入的这些小盘股中,有很多上涨了5倍,还有一些更是上涨了10倍。我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最后5年间,表现最优秀的小盘股是:罗杰斯通信公司,上涨了16倍;电话和数据系统公司,上涨了11倍;Envirodyne工业公司、切诺基集团公司和国王世界节目制作公司等,都是上涨了10倍的大牛股。
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全目录 )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给个Like 或 Follow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28-5-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策略大转变
1986年麦哲伦基金取得了23.8%的投资收益率。1987年上半年就取得了39%的投资收益率,道琼斯指数也上涨到2722.42点,创出历史新高,美国各大主要媒体一致鼓吹大牛市来了。但我却不愿盲从,5年来第一次进行策略性转移,从进攻转为防守。我认为,美国经济已经进入复苏很长时间了,那些想买新车的人也早都已经买好了,那些汽车行业分析师对汽车公司盈利预期还是非常乐观,但我自己研究后发现这些盈利预期并不可靠。于是我开始减持汽车行业股票,大量增持金融行业股票,特别是房利美公司和储蓄与信贷机构的股票。
1987年5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突破100亿美元。这时候那些喜欢唱反调的人又开始放出冷言冷语了,他们说麦哲伦基金规模实在太大了,根本不可能战胜市场。我无法确定,这些怀疑主义者的冷言冷语对我的投资业绩的贡献有多大,但是我敢说贡献肯定不小。麦哲伦基金规模到10亿美元时,他们就开始警告说规模太大了,后来基金规模达到20亿、40亿、60亿、80亿,一直到100亿美元,他们一直警告说基金规模太大了,反倒每一次都刺激我下定决心,更加努力,把投资业绩做得更好,证明他们说基金太大不能战胜市场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其他大型基金达到一定规模后,就停止申购,不再向投资者开放,但麦哲伦基金一直保持开放,即使是一直保持开放这一点,也招致不少批评之声,他们指责这是富达公司过度利用我的名声,吸引更多投资资金,以赚取更多管理费。
到了1987年,麦哲伦基金规模已经相当于瑞典整个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仍然能够战胜市场,这让我感到十分满意。可是为此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让我感到身心俱疲,我渴望能有更多的时间在家里和老婆孩子在一起,而不是天天在办公室里跟那些股票在一起。其实我本来在1987年那时候就想要功成身退,准备辞去基金经理职位了,但我却又拖了3年才真正离开麦哲伦基金,原因是1987年10月的股市大崩盘,硬是把我留了下来。
我不敢吹牛说自己当时已经未卜先知预料到股市要崩盘了。其实那时候股市疯狂上涨,股价普遍高估,暴跌1000点势在必然,但事后诸葛亮只能在事后看得一清二楚,在事前谁也不知道未来股市会如何。我平时总是能够用大局观来洞察未来,我对股市长期大趋势总是持乐观态度,因此我尽量让自己忽视股市可能出现的大调整。我当时几乎是满仓,基本上把资金完全投资在股票上,手头上几乎没有什么现金,就这样进入了这次危险莫测的股市大调整。你看,我选择市场时机的本事也不过如此。
好消息是,在1987年股市崩盘前的8月份,我抛出了几十家储贷机构的股票,原来这些股票在投资组合中占的比例高达5.6%。我发现有些储贷机构的贷款实在愚蠢之极(我们基金内部的储蓄与信贷机构分析师艾利森也已经发现这一点),因此我赶紧获利了结。但坏消息是,我把从储贷机构股票上赚来的钱又去买入了其他股票。
1987年股市大崩盘之前,麦哲伦基金投资业绩为39%,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同期上涨了41%,我竟然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这让过去一直战胜市场的我气得简直要发疯。我记得那时我妻子劝我说:“你已经为投资者赚了39%了,只不过仅仅落后于市场2个百分点,何必为此耿耿于怀呢?”没错,事实证明卡罗琳说的是对的,我的确没有什么好抱怨的。因为到了12月时,麦哲伦基金净值大跌了11%。这让我总结了第12条林奇投资法则:
要治疗那些觉得自己的股票肯定会大涨的幻想,最好的药方是股价大跌。
我应对股市大跌的经验,最早来自于自己愚蠢幻想的破灭。1977年我刚接管麦哲伦的前几个月,大盘下跌了20%,但我管理的麦哲伦基金净值反而上涨了7%。这个暂时的胜利,让我有些昏了头,自以为很了不起,股市回调让别的投资者栽了大跟头,却难奈我何。可是等到下一次股市大幅回调,从1978年9月11日~10月31日的股市大跌,我觉得自己的幻想就彻底破灭了。
那次股市大跌相当猛烈,主要是因为,美元汇率疲软,通货膨胀压力大增,国会关于减税议案争吵激烈,美联储又紧缩银根。此外,短期国债的利息率竟然高于长期债券,这种债券反向收益率曲线十分罕见。结果股市跌幅很大,麦哲伦基金跌幅更大。从此往后,我的基金经理投资生涯中,一直持续保持这样的规律:一旦股市跌得很惨,麦哲伦肯定跌得更惨。
我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的13年间,一共遇到过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麦哲伦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得更惨。在大盘下跌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盘指数跌幅更大,但大盘反弹时,麦哲伦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盘涨幅更大。这种基金持股大幅波动的现象,我总得在年报向投资人解释才行。我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诗意的说法:长期而言,让你赚钱最多的股票,往往也是一路上让你磕磕绊绊受伤最多的股票。
1987年总算熬过去了,我总算是松了一口气。1987年,我能够把麦哲伦基金的亏损弥补回来,一年到头还取得了1%的盈利,让我能连续10年保持盈利,多少也算是一个胜利。而且我的投资业绩,连续10年保持超过股票基金平均水平。此外,规律再次应验,麦哲伦基金反弹幅度也再次超越大盘。股市大崩盘暂时性地解决了麦哲伦基金的规模问题。1987年8月股市崩盘前,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为110亿美元,股市崩盘之后,到了10月,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就缩水到72亿美元,仅仅一周,基金资产缩水规模就相当于哥斯达黎加的国民生产总值。
我在我的上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中曾经说过,1987年股市大崩盘时,我正在爱尔兰度假打高尔夫球。那时许多投资人吓坏了,我不得不大量卖出很多股票,以筹措现金,应付基金赎回。10月份麦哲伦基金仍然有6.89亿美元申购,但赎回金额高达13亿美元,赎回以2:1的比例远远超过申购,第一次一反过去5年来申购总是超过赎回的趋势。不过麦哲伦基金的大多数持有人还是留下来与基金共渡难关,他们平静地看待股市崩盘,不过是一次大跌而已,绝不是什么世界末日,不必惊慌失措。
但是对于那些以保证金账户进行交易的投资者来说,真的是世界末日来临了。他们是向证券公司借钱透支买股票的。股价暴跌,他们的账户被打爆,只好眼睁睁看着证券公司强行平仓,把他们的股票卖掉,以补足保证金,而卖出价格往往是底板价,真是割肉割得心痛。这时我才第一次真正了解到透支炒股有多么危险。
因为预料到肯定会是黑色星期一,所以我下面的几个交易员,星期天还特别加班,以做好应付大量卖出股票的准备。富达公司整个周末都在加班,计划如何应对股市暴跌引起的巨额赎回。在去爱尔兰度假之前,我特意把现金头寸提高到一个相对而言很高的水平,相当于基金以前单日最大赎回金额的20倍。没想到这还是远远不够。股市崩盘后基金赎回如波涛汹涌。我被迫在周一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周二又再次卖出相当大一部分股票。在我最想应该趁低大量买入股票的时候,我却只能为了获得现金应付赎回而卖出股票。
这表明,一只投资基金成功还是失败,基金持有人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如果在危急时刻,基金持有人能够信心坚定地持有基金,决不惊慌失措地赎回,基金经理就无须为应付赎回压力,而被迫以不合理的低价抛出股票。
股市企稳之后,福特汽车仍然是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接着是房利美、默克制药、克莱斯勒汽车和数据设备公司。当时反弹中表现最好的是周期型公司股票,例如,克莱斯勒汽车由每股20美元反弹到每股29美元,福特从每股38.25美元反弹到每股56.625美元。但那些一直紧抱着这些周期股的投资者,后来却会非常失望。3年之后,也就是1990年,克莱斯勒股价跌到了每股10美元,福特汽车股价跌到只有每股20美元,还不到1987年股价的一半。[投资周期型股票,重要的是要抓住正确时机及时抛出,获利了结,不然的话,好股票就会变成烂股票。]克莱斯勒汽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88年克莱斯勒每股收益高达4.66美元,市场普遍认为1989年最起码还能达到每股收益4美元,结果1989年每股收益只有1美元多一点。1990年每股收益又下降到0.3美元,1991年公司业绩更是大幅下滑,不但没有收益,反而出现了亏损。当时我看到的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切情况都让我十分失望,于是我就全部抛出了。
克莱斯勒业绩一路逐步下滑期间,一些华尔街分析师还在大力推荐买入这只股票。我觉得,自己对克莱斯勒盈利最乐观的预期,可以说是我认为自己已经乐观到无法再乐观的程度,却还比不上华尔街分析师们最悲观的预期盈利水平。当时我最乐观的盈利预期是每股收益3美元,而一些分析师的盈利预期却高达每股收益6美元。一旦你发现你对一家公司最乐观的预期,竟然还比不上市场上对这家公司最为悲观的预期,就得当心股价已经被高估到天上了。
1987年股市崩盘后,最赚钱的股票是成长股,而非周期股。幸运的是,我已经把汽车股抛出,把资金投资到业务一流且财务报表稳健的好公司股票上,如菲利普——莫里斯、雷诺兹-纳贝斯克公司、伊士曼·柯达公司、默克制药公司和大西洋里斯菲尔德(Richfield)公司等。菲利普——莫里斯成了我的第一大重仓股。此外,我还大量买入了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占到基金投资组合的2%。(事实上2%的投资比例仍然是不够的。通用电气公司股票市值占整个股市总市值的4%,麦哲伦基金只持有2%,这实际上是我在赌这只我十分看好并大力推荐买入的股票会下跌。继我之后管理麦哲伦基金的莫里斯·史密斯(Morris Smith)指出了我这种做法的荒谬之处。
通用电气公司的例子还表明,把公司简单分类,归入某种类型股票,然后就一直用老眼光看待这些公司,不知道根据公司发展情况而重新审视这些公司股票,是多么愚蠢的做法。市场普遍都认为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只毫无生气平庸乏味的蓝筹股,有些周期股的特点,但绝对不算是成长股。但是请看看图6-1,也许你会误以为这是某个稳定成长股,如强生公司的股票走势图,可是你绝对想不到这是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股市大跌后,超跌而严重低估的便宜股满地都是,我从中挖掘了一些不受市场青睐的金融服务行业股票,其中包括好几家共同基金公司,这些基金公司股价大跌,因为华尔街担心投资者会大量赎回基金。
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1988年麦哲伦取得了22.8%的投资业绩,1989年又取得了34.6%的投资业绩。1990年我辞职那一年,麦哲伦基金照样战胜了市场。我担任基金经理的13年,麦哲伦基金年年超过股票基金平均业绩水平。
我担任基金经理的最后一天,麦哲伦基金资产规模达到了140亿美元,其中现金头寸高达14亿美元。1987年的股市大崩盘让我吸取了很大教训,任何时候都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现金。我当时还在一些具有稳定盈利能力的大型保险公司股票上大规模建仓,如美国家族人寿保险公司(AFLAC)、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普里美利加(Primerica)公司等。我还增持了制药公司股票和国防行业公司股票,包括雷神公司、马丁·马瑞塔(Martin Marietta)公司和联合科技公司等。由于华尔街以为当时苏联大力推行“公开”(glasnost)政策会结束东西方冷战,给世界带来和平,战争不再有了,国防企业的股票价格当然会暴跌。和往常一样,华尔街对国防工业实在太悲观了。
图6-1
我仍然继续不看好周期型公司股票,如造纸、化工和钢铁等行业,虽然其中有些股票价格非常便宜,但是我从各个渠道得到的消息表明这些周期型行业非常不景气。我在国外股票上的投资比例高达14%。另外我还增持了医疗服务提供行业、烟草行业和商业零售行业的股票。当然还增持了房利美股票。
房利美已经取代了福特汽车和克莱斯勒汽车的地位,成为麦哲伦基金的最重要持股。一只基金重仓投资一只股票,持仓达到5%的比例上限,而且这只股票2年上涨4倍,对基金业绩贡献当然非常大。过去5年来,房利美这一只股票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5亿美元,而房利美这一只股票为富达基金公司旗下所有基金赚的钱高达10多亿美元。这也许创下了一家基金公司从一只股票上赚钱的最高纪录。
排名第二的让麦哲伦基金最赚钱的股票是福特汽车(1985~1989年共盈利1.99亿美元),其他最赚钱的股票依次是:菲利普——莫里斯(1.11亿美元)、MCI公司(9200万美元)、沃尔沃汽车(7900万美元)、通用电气公司(7600万美元)、通用公用事业公司(6900万美元)、学生贷款销售公司(6500万美元)、凯普尔公司(6300万美元)、洛斯公司(5400万美元)。
在麦哲伦基金这9只最赚钱的股票中,有2家汽车制造公司,1家生产烟草和食品的公司,1家经营香烟和保险业务的集团公司,1家发生过事故的电力公司,1家电话公司,1家多元化经营的金融服务公司,1家娱乐行业公司,1家专门购买学生贷款的公司。它们并非清一色的成长股或周期股或隐蔽资产型股票,但就是这些股票一共为麦哲伦基金赚了8.08亿美元。
尽管由于麦哲伦基金规模很大,我买入一只小盘股数量再多,对基金业绩的影响也非常有限,但我买入的90只或100只小盘股对基金的业绩贡献汇总起来,就相当可观了。我买入的这些小盘股中,有很多上涨了5倍,还有一些更是上涨了10倍。我管理麦哲伦基金的最后5年间,表现最优秀的小盘股是:罗杰斯通信公司,上涨了16倍;电话和数据系统公司,上涨了11倍;Envirodyne工业公司、切诺基集团公司和国王世界节目制作公司等,都是上涨了10倍的大牛股。
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全目录 )
书中黄金教室42: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1
书中黄金教室43: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2
书中黄金教室44: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3
书中黄金教室45:战胜华尔街 Beating The Street (麦哲论基金选股回忆录:晚期) PART 4 (应付熊市的特别篇))
你们可能有兴趣阅读
富豪俱乐部 (有钱人的集会所)
课外篇12:高手富豪俱乐部 (TrueVestors Club + QuanTechPro 合作篇 PART 1 )
课外篇13:高手富豪俱乐部 (赚钱的智慧篇)PART 2
喜欢的话请分享出去,“顺便”给个Like 或 Follow 因为这就是全哥的动力来源
v( ̄︶ ̄)y Just Do It~
By 全哥分享(28-5-19)
进入股市就是要防止被“抢劫”, 独立思考, 因为,股价与股票的内在价值最终会取得“平衡”.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部落格Since 8 SEP 2017)
全哥股票&投资理财新手教室 (Facebook Since 2017)
https://t.me/richbrotherschool (Telegram Since 15 FEB 2019)
您可能也有兴趣这些文章
目录分类
股票新手教室
书中黄金教室
理财新手教室
游戏王新手教室
健身新手教室
技术走火入魔教室
理财教室问诊篇
课外篇
技术篇
基本面
迷你年报篇
https://richbrotherschool.blogspot.com/2019/05/45-beating-street-part-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