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張圖片來自《蘋果日報》,陸東接受訪問時指「恒指明年合理價為33000點,現時在22000水平是最好的入市時機」,今天回看這訪問是否很神?
今天市況好熱,開始多人留意股市,大家在談見頂沒有?有閒錢應否入市?若未建倉,估計又能繼續升,今天應否入市呢?此時此刻,最應該做什麼呢?
相信這幾天最多人問的問題是:「如今無貨的應否追入呢?」其實應該反問一個問題:「何解人人注意股市之市,自己就走過來看看,掙扎是否入市?2016年時期的港股無人問津時,何解不入貨呢?」
可能坊間實在有太多口號式的民間智慧,例如「寧買當頭起、莫買當頭跌」、「有智慧不如趁勢」等,讓不少人沉醉於「追潮」遊戲,哪個市場熱起來就會跑到哪裡撈一撈,結果如何呢?不太清楚,或許有人很厲害,更大機會是跑到每個市場接了火棒。
如果一直無貨,在問今天應該做什麼?我會告訴大家一個很悶的答案,此刻應該沉澱一下心靈,多看文章,多看書,尤其一些增進財商的著作,好讓自己思考一下今天的狀況。如此股市高位之時,應該做悶事,越悶就越有益。
所以我又談談悶悶的著作,今天見到出版社傳來的照片,亮光(少有地)也有如此氣勢,實在令我心感安慰。而且在此股市熾熱之時,更多人留意財經類著作,這是很好的時機去影響更多有緣人。
談到著作的緣份,想分享一個小感想。話說曾與朋友吃飯,當時小弟剛出版個人財經著作,所以也與相熟的朋友談談,之後朋友都有連絡安排獲取簽名著作,我更把它們一一寄到府上。
到了下一次聚會時,同一班朋友再次提起小弟的著作,某些朋友給了不少意見,明顯的確用心閱讀。然而,卻發覺有一兩位朋友原來一直沒有看過該著作,他們指有時間一定會看的,只不過一直沒有時間,工作太忙了吧。
聽到這個答案,當時有點心灰,自己深深覺得這是好東西,卻影響不到身邊朋友。如今回想,或者人大了、老了、化了,出書經驗又多了,沒有以前那般「肉緊」,不知是好是壞。
之後每當有新的消息,新著作也好,訪問也好,到明哥處派飯也好,我多不會再主動告知朋友,始終曾經已show the door,之後有心的總會追看,沒有心的話,我把書送上門也不會看,無謂令人家感到麻煩。尤其若每次在whatsapp告知,反而有點hardsell。
寫一本著作不容易,是心血的結晶,最好把它們送到有心人手上。曾經把出版社送來的著作在fb page處玩遊戲送出,反應熱烈,好玩非常,亦頗確定獲得贈書的網友會珍惜,比起把它送到沒心看它的親戚朋友手上更有價值。
今天因市況,多了不少「路過人」,可能是緣份的開始,也可能只是真的路過而已。此時繼續談股市,估頂、買賣操作之類,反而會製造美麗的誤會,始終這裡是悶悶的,不要談太多刺激事。
ps 首段有關陸東的訪問,其實發表於2010年尾,我相信他提出的合理價並不代表預測未來,而預測未來從來都不容易。
http://cpleung826.blogspot.my/2018/01/blog-post_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