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日期:2017年11月30日
【明報專訊】摩根士丹利最近發表報告,指出半導體的「超級周期」可能見頂,尤其是亞洲區的生產商如三星、台積電等,消息令到這個板塊的個股紛紛下跌。大摩理由之一是高速運算相關的半導體需求將暫時放緩;二是智能手機處理器的晶片尺寸縮減,可能抵消出貨量增長;三是半導體產業中,落後晶圓代工廠急起直追,大舉增加產能,終導致售價下滑。
中國新建半導體廠 超日韓台總和
其實中國近來全力發展半導體,從2017到2019年將有15家半導體廠興建,比韓國的3間、日本的4間、台灣的7間加起來都要多,到了明年中國的半導體投資額將佔全球的21%,僅次於韓國,而且其技術水平相較龍頭只落後3年,可以預期在兩年後,供應將大大增加。
短期來說,半導體的需求仍然強勁,在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下每樣電子產品都是需求,問題是產能增長如此快,需求是否足以消化?這是整個行業需要考慮的,對於半導體兩大主要生產地韓國和台灣,一旦中國有自己的生產商,華為、小米、OPPO、vivo、聯想等硬件生產商,肯定都是「愛國」的,一定會轉用國貨,到時候中國會取得大量中低端市場,對韓國和台灣的廠商是重創。
內地硬件商轉用國貨機會大
歷史已證明,但凡中國廠商大舉增產,無論故事多完美,最後市場只會愈做愈平,就算是中國廠商之間也會互相擠壓利潤空間,目前市場仍然未飽和,派對可以繼續,不過一兩年後肯定是另一個世界。
烏托邦資產管理合伙人
[盧志威 美股搏擊]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78684126874&node=1511983231004&issue=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