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提一提有關上一篇文章《加稅以創造價值》探討透過電動車加稅以賺取轉賣車價,有blog友留言提醒這要注意運輸署條文,其中有談及轉售價錢不得高於牌簿上的車價連首次登記稅,因此賺錢理念不能與「走水貨」相提並論。
我已在上一篇文章加入備註解釋,幸好這篇文章只談論一個不能實現的想法,因為4月1日已經過了,所以不會有人因為看到這篇文章跑去Tesla廠「入貨」。
其實今天想寫的這篇文章也和這個想法有關,很多時我們自覺高手,大話西遊,甚至鄙視身邊人和事,或許皆因未能掌握一些知識。想講的是近日小弟不時收聽的網台主持,有些罵公務員的言論實在有點兒那個。
由於該主持平日在網台講好多生意、創意的點子,我很喜歡收聽,令我的眼界闊了很多。做網台的,很多時都是偏黃的,這也是正常,如果有大機構、政府背景的,又何需搞網台呢?
該主持很多論點都很有道理,雖然有時聽起來感到這人有點自負,對挑戰他的人總是罵得狗血淋頭,但感覺上他的確有料,說話時亦瀟洒非常。可惜,當中有一些言論,我聽起來實在不敢苟同,那並非政見問題。
其中是主持經常痛罵公務員,指全部都是廢物、垃圾,沒有為香港服務的心。在他眼中,薪高糧準的公務員全都只是讀書怪物,是沒有創意的一群,大部分都持有物業,只顧自己的資產,既得利益者。他們奉承「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理念,似機器多於似人。
網台主持又指於97年前,真正厲害的公務員都移民了,如今留港的公務員都是次一等,能力差一點的一群,當中包括曾蔭權與林鄭,他們的工作表現令民怨如何沸騰,大家可見一斑。
我部分同意該主持所言,公務員體系當中也的確有不少這樣的現象,但又未能完全同意所有論點。身邊也有不少朋友進入政府,現在內裡一些部門都開始出現不同景氣。老一代的公務員的確不會趕工,按章工作,但新力軍的一批,部分思維也會在法規的框架下想點法子去解決問題。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或者大家遇到的公務員朋友不一樣,所以得出不一樣的感覺吧。另一個令我感到不應該的是該主持經常指罵不少高官作演說時只會讀稿,近日更指國家領導人張德江發言時也只是照稿讀。
主持人自命不凡,指自己一個多小時的網台節目,紙上只草草寫出幾個重點,拿著咪就錄, 按自己的記憶、經驗、邏輯去發揮,認為這才是叻人所為,高手演說的要素。或許他只想借這個觀點帶出演說的技巧吧。然而,高官照稿讀是有其原因的,他未必明 白代表個人與員工代表一個機構的分別。當然,如果機構的話事人是自己的話,這又差不多等同代表個人。
以我所知,國家、政府、大機構,對外發言是非常嚴謹的,每次都開會多次,講稿又要預先傳閱,上司、老闆、PR部門都會給予意見,一字一眼都要相當精準。
嚴謹程度如何呢?以前聽聞表達對事件的看法也有好幾十多個等級,最高等級是「深表遺憾」,可惜我找不到這個詞彙等級表,blog友有的話不妨分享一下。
大家是否還記得2001年4月一架美國與中國軍機擦撞迫降海南島事件,中美雙方在言詞上的過招,就是非常經典的例子。
當時中國要求美國一定要「道歉」(apologize)。美國只用了「抱歉」(sorry)與「遺憾」 (regret)。中文「遺憾」二字並沒有認罪的意思。
就當日的事件,一般市民才認真學習這幾個字的意思,原來「道歉」才是正式謝罪之詞,更有法律責任,需要向對方作出賠償。
試想想,如果官員代表了國家說出了一個詞彙,作了一個道歉,認了錯,這是多麼嚴重的事情呢?因此,每次大機構或政府高層對外發言時,可以說多少?說什麼?用什麼字眼?差不多都定好了,不能回應的就只能答「不能回應、無可奉告」。
認識一位工程公司的高層,與他接觸時,他談笑風生,生鬼有趣,腦筋轉數非常快。相信這也是他今天能在大公司當高層的原因,我估計他的位置大概年薪300萬元以上。
這位高層曾因一些大工程而被傳召上立法會答辯,其表現簡直判若兩人,全程被議員質問,他只是來來去去答出預先寫好的稿件中幾個論點。
我們看其表現或者會想:「這位高層的聰明才智被一眾立法會議員比下去嗎?」我不這樣認 為,但為何有如此挨打現象呢?因為公司只授權他這樣回應,他並不是代表個人,而是代表公司,而這家公司不是他的,所以他智慧高超如何也沒有能力反駁。曾經 說過有關黎明事件,也有提到這個概念,見《關公災難》。
近日見Starman兄在不同電台雜誌報章的訪問(見其中一個訪問於《新城財經台》),多麼的談笑風生。小弟也試過不少訪問、分享會,當中所分享的也是十分輕鬆,覺得對的,覺得有意思的,想講就講。假若代表公司發言的,一定不會這麼輕鬆了。
做生意的,所承受的風險與練歷的確非一般,但由於身處這樣的獨立環境,有時欠缺打工的 經歷與制肘,所以可能對一些事情的認知不足,才會經常看不起自己以外世界的人。其實,打工仔甚至公務員之中也有非常多叻人,尚若你不懂欣賞別人,事事以自 己為中心,自負自大地輕視其他人,這就會慢慢走向井底。
http://cpleung826.blogspot.my/2017/06/blog-post_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