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多年和各類屎忽鬼及妖精打交道的經驗,吾總結出一點,一個成功團隊必須是一幫資深敗家人士,他們懂品牌、懂時尚、常出入國內外各大商業區,交友遍天下,能說會道。在團隊中,每個人不僅僅是依靠資料和江湖規矩、潛規則運作、分工,工作同時也是情感互動,正是這些經歷左右著我們工作方式和目的。吾認為,一個好的團隊需要有三類人:
第一類,稱之為“前鋒”
有廣闊的人脈關係,能夠快速瞭解項目所在的市場特點,找到品牌在市場中的關鍵和業態代表,找到對的圈,這類人幫助團隊打開思路,尋找正確的攻擊目標。
第二類,稱之為“師爺”
主要根據時局謀劃各類戰術,尋找拓展的Milestone,玩轉各種商務談判條件,最終讓品牌乖乖就範。
第三類,“精神領袖”
他是一個講故事的人,特別當專案破冰之時,大家都感覺非常艱難,這時候需要有人不斷給團隊信心。三者缺一不可,而團隊領導可以是任何一個角色。
三流設計師、二流企業家賣品牌、一流的領袖賣故事。Shinola 2013年做二千萬美元生意、2014六千萬美元、2015已經做了一億。Annette Simmons在其新書《whoever tells the
best story wins》中說:在過去的十幾年中,商業王國強調互聯網思維和大數據,而將故事邊緣化成一種宣傳工具。
故
事其實不只是一種行銷技巧,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故事就是將事情編造一下講出來,怎麼吸引人怎麼吹,洋洋灑灑講一大篇,這絕對是一種誤解。故事可以是一種價值
觀,可以是一句話;故事可以只是一句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故事可以是一張照片:故事亦可以是一張畫、一件雕塑,甚至一個眼神。
Airbnb、Instagram、Oculus VR、Spotify、 Uber、Dropbox、Facebook、Twitter、SpaceX及Tesla這些矽谷的獨角獸們正在顛覆我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它們的創造者正風馳電掣般影響這個世界。這些公司信奉的是怎樣的文化呢?講的又是什麼故事?
儘管它們的文化有各自不同的特點,但在文化方面也存在很多共性,如果必須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種共性,那就是「海盜故事」。與亞洲文化所宣揚的「結果高於一切,失敗即淘汰」不同,海盜精神是寬容失敗的,It’s OK to fail,只要成功一次就夠了。摩西帶領猶太人出紅海、出埃及,一次就夠了。當員工不再害怕失敗時,就是最偉大的成功即將到來之時,因為幾乎所有的創新都是在無懼失敗的時刻迸發的。
海盜代表自由、冒險、執著以及探索未知領域的強烈欲望,讓矽谷大佬們都傾向於營造開放平等、輕鬆隨意、無拘無束的工作氛圍。Google是最典型的一個例子,他給予員工充分的自由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即便那些專案跟公司的中心使命毫無關聯。這其實是非常容易理解的過程,如果一個工程師在一個項目做得不開心了,又沒有去其他項目的機會,結果就只有兩個,一係是Hea,一係就是辭職走人。
事實證明,像Gmail,Orkut這樣頗受好評的傑出產品,都是員工在Hea的時間或20%的私人時間萌發出的靈感之作。命令創意人員進行創新,這不一定有效,正確的方式是放手讓他們去做,這是Google秉承的原則。
作為創始人,第一個投資者很難吸引到。你必須得去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講故仔,和大家一起認識一些人,一起聊天,讓你能夠找到有錢的人,幫你啟動業務。
但是Social有的時候也並不能夠有效果,你身邊一定有一些我稱為「玩商會的人」,什麼叫「玩商會的人」?
就是搞了一些什麼「南番順省港澳青年互聯網同娼會」「泛珠三角銀河間嫖賭飲跨境電商協會」,什麼「Startup 1,000,000,000青頭仔宇宙GEM Board創業家同盟」,自己做會長、顧問,靠黐、靠攝、週圍派片搏見報。
就是搞了一些什麼「南番順省港澳青年互聯網同娼會」「泛珠三角銀河間嫖賭飲跨境電商協會」,什麼「Startup 1,000,000,000青頭仔宇宙GEM Board創業家同盟」,自己做會長、顧問,靠黐、靠攝、週圍派片搏見報。
最好的人並不是一直花很多的時間做社交工作,真正的那些厲害的人,行過有陣風那一些,都是躲在倉庫裡面,躲在書房裡面,在Lab裡面來做一些人們之前沒有看到的東西。但是不管怎麼樣,這一班人是我都特別想認識,想聽他的故事。正如Fossil時代的Tom Kartsotis,在緬甸賣了咁多地俾佢,都未見過佢真身;到了Shinola時代的Tom,公司拿了2014年US Accessories Council award 大獎,自己也從不現身,求其派兩條友去領。
你的學兄會向你講故事,他們說我這家公司也是乜水投的,我當時也曾經是個小公司,他們曾經幫助我,我願意幫助這個公司,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一點。為什麼像YC這樣的公司有650億的市值,實際上我們擁有很多的秘密,這些秘密首先需要贏得信任才能分享。正如:Star Wars Rouge One的設計圖,迪士只比全球少數人睇到。
怎麼選擇一家企業投資呢?怎麼尋找一個合適的創業公司呢?比如說你坐在一個辦公室裡面,前面有一班敗家團隊在你面前講故事,你要花10分鐘的時間決定,很多投資者是看看這班敗家仔,看看創意,看看故事是不是有吸引力,首先看一下團隊。合適的人,理想的人就是又聰明而且能夠做事的人,有很多聰明的人,但是聰明並不是全部,你必須要能夠創造。
這
就是我經常問的一個問題,這個團隊,他是不是有創意,而且能夠把這個創意真正的轉成實踐。他們聽起來很聰明,而且說的話也是我們想聽的,但是能說出來我們
想聽的話還不夠,要看他們能不能做事。還有一點,也是很難,創建公司也好,我們要做大量的業務上的溝通,你要在恰當的時候說出正確的話,創業公司不能這樣
做,你要聽他們說什麼,之後決定自己做什麼工作,你要瞭解,通常你在全球各地投資,比如說像矽谷,像機器人、VR、直播,這些詞都是非常時髦的詞,但是很危險,這種並非真正的創意。
這時代沒有旁觀者,美國現在有450個Crowd Funding平臺,產生了一些非常成功的專案,它現在變成一個很大的生意,很多錢湧到這個領域。很多人用這個眾籌網站並不是為了融資,而是用這個東西去做市場調查,去看看自己的商業計畫書會不會受歡迎。如果我們Back to the future,穿越到1980年,告訴那時的人,30年以後你們會有Wiki,會有今天各種各樣很Cool的技術,底特律會破產?沒有人會相信。
Steve Bock, CEO of Shinola Detroit
Tom的故事很簡單:"If We Take Care
of Our People, They'll Take Care of Our Customers and Our Business.""We
Start With the Best Product We Can Find (or Imagine) and Then Make the Numbers
Work."
今年一樣,6月4日截。比2張你望望,睇下幾好玩。
http://oldjimpacific.blogspot.my/2016/05/blog-post_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