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只说大局, 并未针对任何特定公司。
最近WTI從29/barrel回升至USD 40/Barrel左右的水平, 很多投資者可能感覺油氣股的春天回來了。
但長期而言, 油氣股的挑戰是否在主要產油國凍結產量之後真的出現復甦的契機?
很多投資者在談到油氣股前景的時候都埋頭在公司本身, 其實真正影響油氣股興衰的,除了公司本身,影響跟加巨大的,就是油價,
影響油價的,簡而言之,就是Suppy& Demand
那當我們談論油價時,我們是否知道, 原油的Supply來自哪裡, Demand又由什麼組成?
Supply
Supply 來自傳統石油開採, 不難理解。至這幾年美國巖頁油開採技術不斷進步, 規模與成本也達到一定的經濟效應, 讓美國一舉從石油進口國成為凈出口國。一度超越Saudi Arabia 成為最大石油生產國。
美國巖頁油革命,Iran石油制裁解禁,OPEC無法達成減產共識,全球經濟, 中國經濟放緩, 造成了2015年油價的崩盤。
那未來呢?
未來的重點,在于DEMAND.
Demand
當談論油價是, 我們是否了解過油價的主要用途再哪裡?Global Crude Oil Consumption in 2012 |
Global Crude Oil Consumption in 1973 |
其他Industry, non Energy Use, Agriculture, building, commercial & Public services 等Sectors, 以mtoe(million tons of oil equivalent)來計算, 卻只是從
1972年:1229mtoe增長到
2012年:1325mtoe。
Transport的增長卻是從1022增長至2326mtoe.
全 球經濟高速發展, Industry, Non energy 等其他Sector的原油使用量卻在過去40年來只增加了不到10%。 除了歸功于科技帶來的原油使用效率, 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各國政府對再生能源的投入與發展, 還有煤炭, 水利, 風力等其他能源的替代。
有趣的是, Transport一直無法真正意義上的大量發展出除了石油的替代能源。
Electirc Car 和Hybrid一直無法成為主流。
可是Transport Sector的世界格局正在悄悄的產生了微妙的改變。
你無法忽略的2家公司:Tesla & Uber
這裡沒有任何對著兩家公司的任何買賣建議。
可是我們無法忽視這兩家公司帶來趨勢的改變。
這兩股趨勢在未來幾年將漸漸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
而改變的速度, 可能超越你我的想象。
我想我們的父母已經記不清何時當初的木碗櫥,
不知曾幾何時都變成了現在的冰箱
當初村裡一堆小孩圍在我家看連續劇達摩, 以為老爸要看海灣戰爭的新聞報道,幾個小屁孩和我老爸爭論不休的情景,
不知曾幾何時已經看不到那難得的景象, 大家都回家自己看電視了。
當年小學每天埋伏在堂哥家門口幾個小時就是為了看他玩笑傲江湖的電腦遊戲。
不知曾幾何時, 已經達到不只是家家有電腦, 而是人人有Labtop/Ipad的境界。
中學時, 同學買了一架Nokia 8550, 蝴蝶按鍵, 藍色屏幕,輕薄機身(以當時的標準) 看的全班同學羨慕不已。
不知曾幾何時, Nokia已經被收購, 不再出手機了, 而現在的中學生, 已經幾乎是人手一機。
時代的變遷, 速度之快, 有時候企業根本來不及反應, 就像Nokia的CEO在被收購后經典的那句:
"we didn't do anythings wrong. but, somehow, we lost."
TESLA
截止上星期六實際數字其實已經達到276k, 這只是單單美國的數據(畢竟其他國家也還沒推出)。
如果對276k沒有概念, 以一輛USD35k的價格, 那是96億的預定訂單。而這只是短短3天的數據。
對於這樣超乎預計的預定,對TESLA的生產規劃與速度是非常大的一個挑戰, 是否能在2017逐步完成這樣的訂單還存在非常多的變數。
但重點是, 可負擔Electric Car 的Demand, 已經超乎了所有人的預想。
如果Model 3產能成功跟上訂單, 我個人認為會看到類似IPhone橫空出世時的榮景。
所有的車商願意或者不願意, 都必須跟上這個時代的變遷, 誰都不想成為下一個NOKIA
當這樣的環境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為主流, 面對巨大壓力的除了車商。
還有全球所有的油氣相關行業, 都無可避免會出現血流成河的巨變。
Uber
和Tesla一樣, Uber帶來的改變不是單一公司的改變, 而是整個行業也消費行為的改變。
3g,網絡 與 Mobile phone 的普及。
網上付費的便利,
付費習慣的電子化,
這些都是大趨勢, 無可逆轉,
這樣的大趨勢以及 資源重新共享與分配的商業模式改寫了商業版圖。
改寫的不單單只是TAXI Driver的生意, 對於大城市人口擁車的考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覺得要實現這點很難嗎?
看看身邊在新加玻打工的朋友就好, 很多人根本不屑買車。
除了擁車證和10年砍車的問題, 最主要的是新加玻的TAXI 和Public Transport已經相當承受, 買車不再是單純的實用考量,
還佔了很大程度對“享受”的考量。
這樣的風潮對於未來用車的目的與買入原因會產生根本的變化。 以低廉的價格就能快速的使用司機載送服務, 而且不用煩惱停車問題和費用。
覺得很難普及?
問問那些每天停車Malaysia Custom到新加玻做工的朋友,
如果Uber的價格接近一天的停車費用,
有司機不用自己開車,
不用轉來轉去找Parking,
也不用擔心JB治安有沒有人在你工作的8-10個小時間刮你或偷你的車。
也許,你會有不同的想法。
結論
只要能創造方便與價值, 人類對科技的接受程度比你想象的更快。
當初我也沒有想到我老媽會離不開我買給他的IPAD和Sumsung S5, 不懂英文卻也能操作家裡的SONY BRAVIA TV
看我下載到external hard disk 的瑯琊榜。熟練的用LINE發我兒子照片給我老婆看, 還可以認真的教我妹妹怎麼玩HAY DAY。
誰會想到當初連滑鼠都不太會用的Antie能流暢使用以上所有功能與科技產品。
當然,以上一切都是以長遠大局與趨勢為考量, 油氣股一定會有好公司存活下來, 當市場價格過度反應,還是有投資機會。而上下游公司的影響幅度與速度也不盡相同。 如果有讀者看到了何時自己的投資方式與價值, 我也表示祝福。
不過簡而概之,
Transportation Sector 是Oil and Gas 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而這根稻草,正在科技的洪流中, 逐漸腐爛。